015解读「卡托维兹文件」1

攸关巴黎协议如何落实的条文,终于在卡托维兹气候大会(COP24)的延长赛上敲定。16日凌晨12点33分,较原订14日结束的日程延后了一天,在各国代表的熬夜奋战下宣告通过大部分「巴黎协议工作计划」(俗称规则书,PAWP)的内容,并产出「卡托维兹文件」(Katowice Package)。

「卡托维兹文件」大致取得了积极进展,但部分议题因未获共识而遭到搁置,留待明年再讨论。国际环团普遍对此表示失望,不过长期参与联合国气候会议的台大政治系副教授林子伦却持比较中立的看法,他指出,这次的任务就是完成规则书,原本就不预期有特别的突破。

气候大会进入延长赛尽管属稀松平常,但今年的会议攸关巴黎协议如何执行,涉及碳交易市场等实务面的重要议题,协商过程几经波折,光是15日的下午,开会时间就改了四次,让一旁的媒体与环团捏了把冷汗。

英国卫报报导,谈判的最后冲刺阶段有几次焦点争论,其中之一是针对碳交易市场机制,经由国家的减碳成果或是碳汇——例如可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让国家取得碳权。拥有大片热带雨林的巴西,就顺势提出对自身有利的文字修订。不过,这可能导致碳权的「重复计算排放」(double counting),甚至危及整个交易系统的信用,其他国家并不赞成巴西的提议。这一难题也因此搁置,排入明年度的议程。

直到16日凌晨,疲惫的谈判代表们总算达成大部分的共识,例如国家对减碳成果的量测、申报与验证(MRV)机制。遭到搁置并延至明年处理的则有碳交易市场机制,以及国家如何提高现有的减碳承诺,因为依照现阶段的减碳目标,暖化结果将是灾难性的,也就是较工业革命前升温3°C。

外界最关心的莫过于各国做的减碳功夫到底够不够,特别是大会结论并没有纳入今年10月国际权威气候科学组织「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迁专门委员会」(IPCC)的最新报告,科学家在这份报告中警告升温1.5°C的严重后果,包含大量珊瑚礁死亡、更频繁的干旱与洪水,以及多国粮食作物产量锐减。在美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科威特连手阻挠下,与会代表达成妥协,对于IPCC特别报告没有结论加以说明。

Daily Program

Livesteam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