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内的兄弟姊妹们:主内平安!从这一讲开始:我们讲生命的八个阶段及如何疗愈这八个阶段中所受的创伤。今天我们来看一下生命的八阶段的一些概述。
艾瑞克森在《生命周期的完成》中提出了生命的八个阶段。艾瑞克森是一位德裔美籍发展心理学家与心理分析学者,以其心理社会发展论著称。他还以创造认同危机术语而著名。
艾瑞克森的研究表明,每一个个人必须要在每个生命联合体挑战,
主内的兄弟姊妹们:主内平安!从这一讲开始:我们讲生命的八个阶段及如何疗愈这八个阶段中所受的创伤。今天我们来看一下生命的八阶段的一些概述。
艾瑞克森在《生命周期的完成》中提出了生命的八个阶段。艾瑞克森是一位德裔美籍发展心理学家与心理分析学者,以其心理社会发展论著称。他还以创造认同危机术语而著名。
艾瑞克森的研究表明,每一个个人必须要在每个生命联合体挑战,
课堂内容:
主内的兄弟姊妹们,主内平安!在开始分享之前,先问大家几个问题:你每天留给与自己在一起的时间有多少?你每天都如何与自己相处?你每天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与内在对话?你每天怎样照顾自己的情绪?你每天怎样关照自己的内在?
我今天想和大家探索的是:在安静中聆听自己,在聆听中照顾自己!
课堂内容:
主内的兄弟姊妹们,主内平安!我们用很长一段时间来分享我们在原生家庭中可能会经历的伤痛:父母对我们的话语之伤、父母对我们的身体之伤、父母对我们的情绪之伤等等。这些伤痛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但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我们的生命还有另一面去追寻,那就是如何从这些伤痛中学习,学习为生命必须的部分。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探索的是:从痛苦中觉醒,
课堂内容:
主内的兄弟姊妹们,主内平安!这几天有人画了家庭图之后联系我,问我:有些人家里不愿意提起;有些人,家里人刻意忘记;好像在痛苦面前,家人都不想提,免得再次痛苦。确实是这样,经历一次痛苦后,没人愿意第二次再经历一样的痛苦。可我想问:不看、不听、不提、不想、不说,痛苦就不在了吗?不,痛苦依然在。我喜欢耶稣说的那句话:
主内的兄弟姊妹们,主内平安!我们差不多已了解,原生家庭为我们带来的“礼物”,我们需要有能力去接受,也需要有勇气自己去独立面对。我今天想和大家探索的是:如何改善自己与原生家庭的关系。
在开始之前,我想先明确:我们了解、探索、改善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变自己,让自己的生命更丰盛。我们这样做是“为了”我们的家庭,而不是要“改变”家庭。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指责他们,不是为了让我们向家人炫耀
课堂内容:
主内的弟兄姊妹们,主内平安!我们过去用了将近一半的时间分享家庭中痛处,虽然我知道大家不想讲述,也不想去看,或者不想去听。因为谁都不愿意再次面对曾经的痛处,也不愿意再受一次苦。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探索的是:为什么我们要看到原生家庭的痛?
首先,我想用《幸福童年的秘密》这本书的作者爱丽丝·米勒说的:
生活在批评中的孩子——学会指责;生活在敌意中的孩子——学会争战;生活中羞辱中的孩子——学会自贬。
父母对孩子的负面评价或话语虐待
主内的弟兄姊妹们,主内平安!今天我想和大家探索的是:父母的负面评价,或者是话语虐待,为我们孩子带来的影响。
大多数的家长都会偶尔对孩子说些贬损的话,这还够不上说是“话语虐待”。但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的外表、智力、能力或作为人的价值进行语言层面的攻击,那就属于虐待了。
在我的工作室中,
身体暴力是一种普遍的虐待。我也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过挨打的经验,原因是传统文化使我们相信“不打不成器”,打小孩才能使他们学会尊敬及服从父母。暴力行为为个人心灵及意志带来极大的束缚。
“你不是故意的,不代表你没有伤害我”
—不称职的父母
主内的弟兄姊妹,主内平安!每个人在自己的家庭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孩子有孩子的位置,父母有父母的位置。可很多时候,孩子在父母的位置,而父母除了年龄是父母的年龄外,父母的心理却在孩子的位置。今天,我想和大家探索的是:“你不是故意的,不等于你没伤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