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托称为“撒罗满的智慧”,但真正作者是谁,却不得而知。本书的原文是希腊文,书中引用了许多公元前第一世纪的希腊辩论法来论证。由此可推断,作者是一位十分熟识希腊文及其风俗习惯的人,同时,亦是一个对旧约极有认识的人。今日的学者认为,作者应该是一个在埃及亚历山大里亚的诗人和宣讲家,约于公元前50年完成这部旧约中的最后一卷书。
本书的主要目是为建树团体的信仰,安慰住在埃及的犹太人,
本书托称为“撒罗满的智慧”,但真正作者是谁,却不得而知。本书的原文是希腊文,书中引用了许多公元前第一世纪的希腊辩论法来论证。由此可推断,作者是一位十分熟识希腊文及其风俗习惯的人,同时,亦是一个对旧约极有认识的人。今日的学者认为,作者应该是一个在埃及亚历山大里亚的诗人和宣讲家,约于公元前50年完成这部旧约中的最后一卷书。
本书的主要目是为建树团体的信仰,安慰住在埃及的犹太人,
本书的作者是“耶路撒冷人息辣厄肋阿匝尔的儿子耶稣”。他的孙子把本篇的原文翻译成希腊文,并写了一篇序言介绍这卷书。德训篇约成书于公元前190和175之间。许多世纪以来,德训篇被认为只有希腊译本,1896年以后,部分希伯来原文残卷陆续被发现。这部书在基督宗教的圈子里广为流传,因为基督徒喜欢把这书的内容作教理讲授。德训篇主要的写作目的是教人如何面对试探、依赖天主、分辨朋友的好坏、待人接物、
我们无法确定谁是这书的作者或编辑者,但可推断是一位侨居于亚历山大里亚的犹太人。他声称是按玛加伯时期的一位基勒乃人雅松所写的五卷史书,编辑了本书。学者认为这书约在公元前124年写成。
作者总结公元前170至160所发生的事件,以历史事件为蓝本,写成宗教故事以感化读者,使喜爱阅读的人得到愉快”(2:25)。作者在书中记载了很多伟大动人的故事,目的是激发读者信心,有爱国及宗教的热情
亚历山大帝征服波斯(公元前333年),巴力斯坦成了希腊的属地(加上1:1-4);亚历山大帝死后(公元前323年),帝国分裂,巴力斯坦先隶属于仆托肋米王朝(埃及国的拉哥王朝),后隶属于色娄苛王朝(叙利亚)。 玛加伯上记载了准确的历史,述说了公元前三百年希腊人蹂躏犹太人的真实事迹。这部书提供了公元前二世纪的历史情况,当时的政局紧张,统治阶层愿意接受希腊的生活方式,人民的信仰日渐低落。
亚历山大帝征服波斯(公元前333年),巴力斯坦成了希腊的属地(加上1:1-4);亚历山大帝死后(公元前323年),帝国分裂,巴力斯坦先隶属于仆托肋米王朝(埃及国的拉哥王朝),后隶属于色娄苛王朝(叙利亚)。
玛加伯上记载了准确的历史,述说了公元前三百年希腊人蹂躏犹太人的真实事迹。这部书提供了公元前二世纪的历史情况,当时的政局紧张,统治阶层愿意接受希腊的生活方式,
旧约圣经有七部用希腊文写成或只余下希腊文译本的经卷,天主教称之为“次正经”,是“正经”的第二部分。在这七部经书中,多俾亚传、弟德友、玛加伯书上和玛加伯书下属于历史书,巴路克书属于于先知书,德训篇和智慧篇则属于智慧文学。
巴路克书是一篇篇幅很小的经卷,内容主要劝勉被充军的人民悔改,重新归依上主。书中论及天主本性的神学,包括天主的唯一性(3:36)、全能(3:4)、永在(4:22,
厄斯德拉上下是短篇小说,全篇以厄斯德拉司祭兼经师中心,藉短篇小说的方式描述他的行实。厄斯德拉下也收集了很多真正的历史记录(厄下13:31),记录了公元前五世纪中叶的真正历史,例如:建筑城垣记录(厄下1-7章)、人民的忏悔礼(厄下11:1-2);城垣落成礼(12:27-40);回国后的改革(13:4-31),这些故事内容夹集着一些真正的历史,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与兴趣,就像中国小说中的“演义故事
大部分圣经学者,今日都同意编年纪上、编年纪下、厄斯德拉书上、和厄斯德拉书下这四部经卷最后的编辑时代,是在公元前三百年左右,由同一犹太司祭界神学家集团,在一位无名氏领导下编纂而成。这位无名氏,为方便起见,通常称之为“编年纪作者”。也因此,编纂这四部经卷的团体,学者称为“编年纪神学家团体”。他们编写这部宗教史,无疑是为振奋由充军地归国者的精神,使那些受过严厉惩罚的人,明了自己之所以为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