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拉基亚:“我的使者”
在公元前400年,那时圣城经已建成,人民对宗教的热心已减退,人民渐渐失去对默西亚的期待,开始不守法律,甚至与原配离婚,再和外教女子通婚。玛拉基亚大力抨撃这样的婚姻。当时的司祭在宗教上和政治上有很大的地位和影响力,渐渐生活日趋腐败。先知严厉斥责他们,预报审判惩罚的日子即将来到,敬畏天主的人必然获救。
玛拉基亚:“我的使者”
在公元前400年,那时圣城经已建成,人民对宗教的热心已减退,人民渐渐失去对默西亚的期待,开始不守法律,甚至与原配离婚,再和外教女子通婚。玛拉基亚大力抨撃这样的婚姻。当时的司祭在宗教上和政治上有很大的地位和影响力,渐渐生活日趋腐败。先知严厉斥责他们,预报审判惩罚的日子即将来到,敬畏天主的人必然获救。
匝加利亚:“上主纪念”
他与哈盖同时,二人与则鲁巴贝耳一起由巴比伦回归故土(厄上2;厄下12),从事复兴以民的工作。先知大概出身于司祭家族(厄下12:16),推算他由达理阿二年至达理阿四年(1:1-7;7:1)任先知职。
匝加利亚先知书反映出有三个不同的时代:第1-8章描写了公元前520年间的事迹(匝1:1,7;7:1),第9-11章则反映亚历山大为王一段时期(
哈盖:“上主的节日”
哈盖的内容反映出其时代背景约为公元前六世纪,而先知执行先知任务时,约在波斯王达理阿一世二年上(即公元前520年)(盖1:1)。他和另一位小先知匝加利亚是同时代的人,他们同时尽先知职务(厄上5:1;6:14)。他的名字按希伯来文原有“上主的节日”,或“节庆日的”的意思,也许先知是在一节庆上诞生的。由他的著作可知,他的主要的任务是鼓励和敦促当时的百姓,
哈巴谷可能有“拥抱”的意思。他是十二小先知中的第八位(哈1:1)。由这书的内容来看,与犹大王约雅金(公元前608-598)的战乱时代(列下24:1-6)很符合,推算他应是公元前第七世纪末的人物,本书1:2-4所述民间残暴不义之事,与耶肋米亚先知在21:13-19严厉斥责暴君约雅金所作的事完全相同,故哈巴谷应与耶肋米亚是同时代的。书中提及加色丁人的侵略(哈1:6),这些人住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
从索1:1推断,索福尼亚是贵族出身,可能是犹大君王希则克雅的后裔。他在约史雅为王的时期任先知职(公元前638-608)。所以他是北国灭亡后的南国先知,与耶肋米亚先知应属同一时期的先知。从索:2:13-15提及尼尼微城被毁,而尼尼微城在公元前612年被毁,学者多认为这是先知亲眼目睹的事情,因而推论这书是在公元前638-608年间写作的。索福尼亚身处的社会,
纳鸿:意谓“上主安慰”或“上主安慰的人”
在先知书中,得知他是厄耳科士人(鸿1:1)。从他的著作中推想他是一位有活泼信仰,富爱国热情,而且富创作力的诗人。书中提及了埃及诺阿孟和尼尼微的陷落,推断这书是写于犹大国王约史雅施行宗教改革时期,当时北国以色列已经灭亡(灭于公元前721年),亚述帝国亦接近伦陷,时在公元前614左右,鸿3:13“你境内的门已为你的敌人敞开,
我们对米该亚的生平知道得很少。他名字的意思是“谁相似雅威?”米一1告诉读者米该亚经历了三位犹大王的统治:约堂(742-735BCE)、阿哈次(735-715BCE)、和希则克雅(715-687BCE)。
他很可能和依撒意亚是同时代的人,比依撒意亚年幼。米该亚出生在摩勒舍特,耶路撒冷西南部的一个小村庄。米该亚心甘情愿与穷人和边缘人为伍,他关心平民的生活,同情穷人,
公元前745年,是亚述帝国兴盛的时代。亚述提革拉特丕肋色尔三世(也称为“普耳”,参阅列下15:19)占领了以色列北方,把北方纳斐塔里人放逐。欧瑟亚任先知职二十六年,其间经历雅洛贝罕第二(公元前743年逝世)及其后的六位君王:则加黎雅、沙隆、默纳恒、培卡希雅、培卡黑和易舍亚。以上其中四位君王被暗杀,可见当时政治的混乱;北国人民敬拜邪神,违犯与天主所订立的盟约,道德和宗教生活的败坏。
北国以色列的人民,在雅洛贝罕二世的长期统治下,过着政治、经济及文化的黄金时代,但换来的是贫富悬殊、欺凌弱小的社会状况,加上当时的司祭贪求权位,宗教和道德伦理日趋败坏,人民虽然敬拜天主,但是也同时膜拜偶像邪神,过着混合宗教的生活。
在这混乱不堪的情况下,亚毛斯先知希望他们不要压搾同胞,反而要关心他们的痛苦和国家灭亡的危机,同时先知严词吿戒以色列民,
厄则克耳在公元前598年被掳往巴比伦充军,在公元前593-571年任先知职,他在任职期间先后向在巴比伦充军的以色列民,和对仍然留在耶路撒冷的人讲预言,故此,他也被人称为“充军的先知”。厄则克耳书记录了公元前593年至571年犹太人充军巴比伦期间,先知所宣讲的讯息。书内记载了很多丰富的神视,厄则克耳先知所宣讲的,不但是预言以色列的将来,也影响着以色列后来许多重要的宗教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