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反省
今天的福音故事虽被称为「撒种者的比喻」,但主角似乎是种子和土壤。种子可以是天主想和我们建立的关系,土壤是我们的心。换句话说,耶稣要告诉我们:天主想进入我们的心,与我们建立亲切的关系。
撒种者努力地大量播种,种子落在不同的土壤里。落在路旁的,被人践踏或被飛鳥吃了;落在石头上的,一长大就因缺水而枯了;落在荆棘丛的
默想&反省
今天的福音故事虽被称为「撒种者的比喻」,但主角似乎是种子和土壤。种子可以是天主想和我们建立的关系,土壤是我们的心。换句话说,耶稣要告诉我们:天主想进入我们的心,与我们建立亲切的关系。
撒种者努力地大量播种,种子落在不同的土壤里。落在路旁的,被人践踏或被飛鳥吃了;落在石头上的,一长大就因缺水而枯了;落在荆棘丛的
默想&反省
圣经,特别是福音,多次提及钱财或财富等题材,如穷寡妇的捐献、塔冷通等,在救主苦难过程中,更涉及三十块银钱。自人类为某些受造物质,制定了彼此认许的价值后,钱财或财富便渗入了人类的生活。最不幸的,是当人内里的劣根性 — 贪婪介入,便成了今天圣保禄在书信中所说的「万恶的根源」,以致取代了应有的、以「追求正义、虔敬、信德、爱德、
默想&反省
提到耶稣召叫门徒,我们不能忽略玛窦被召的故事,一个罪人被天主拣选的故事。
著名画家卡拉瓦乔便曾以此故事作画,画中色调阴暗,表达玛窦在跟随耶稣前,活在黑暗之中。然而,一道光芒从画中右方照向玛窦的方向,下方正是耶稣站着伸出右手,彷佛在说:「跟随我!」,也映照出信仰的光芒,如何透过耶稣,照射我们生命中的黑暗和罪恶
默想&反省
圣金大建和许多殉道者一样,没有刻意寻求要殉道,他只是想着要去完成传教、显扬基督的使命。真正的见证就是这样,用温和与坚定的态度,将基督爱的喜讯带给世界,并同时形成一个教会团体,成为真理的柱石和基础。我们可能对殉道这件事,各有不同的想法,然而今天福音中耶稣的话,带给我们启迪:天主的先知执行使命时,即使毫无造作,
默想&反省
耶稣怜悯了纳因城的寡妇,复生了他的独生子。今天,借着教会,耶稣继续给世人带来救恩和永生。身为教会的成员,我们是施恩的耶稣基督的手。为相称于这个身分,我们要洁身自爱,方能不辱使命。
耶稣对失去独生子的寡妇之怜悯是纯粹的。据路加福音所载,耶稣在别人祈求祂之前,祂已经主动上前,复生那年轻人的性命。
默想&反省
每次领圣体前,教友诵念:「我当不起祢到我心里来,只要祢说一句话,我的灵魂就会痊愈」的这句话,不难认出它的圣经来源,便是今天福音中百夫长所说的话。主耶稣不但治好了百夫长的仆人,更称赞这位百夫长有很大的信德。
百夫长的信德,表现于他相信主耶稣的话语是有能力的,而因为他平日「堪当」的言行,
默想&反省
怜悯和宽恕是基督徒不可或缺的德行。福音中得到宽恕的仆人,却没法宽恕欠他债务的同伴。教宗方济各曾针对今天的这段福音发表过言论:「宽恕并不意味否认错误的行为,但承认人是按照天主的肖像所创造的,所以,人的价值比人的恶更大。」对伯多禄来说,宽恕一个人七次已经是极限了,耶稣却回答说:「我不对你说:直到七次,而是到七十个七次」,
默想&反省
「听了耶稣的道理而实行」,即我们现代所谓的「将信仰与生活整合」。整合信仰与生活,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个悠长的进展过程。听了道理,再把道理生活出来,二者互动,互相补足,进而深化。每当我们将耶稣的道理付诸实行,事无大小,这道理就会种在我们的心田。久而久之,这藏于我们心中善库的道理,就会结出好的果子。行动让道理扎根,
默想&反省
在痛苦圣母的纪念日,我们缅怀她承受的七大哀恸。七次的经历都与耶稣相连 — 西默盎预言、逃往埃及、耶稣失踪了三天、耶稣受苦受死的四个时刻。若望福音给我们展示,玛利亚怎样坚毅地站在耶稣的十字架下。她没有因为痛苦而离去。她明白为一个受苦的人来说,别人的陪伴十分重要。我们不需要去解决问题,只需陪伴。
在十字架上,
默想&反省
耶稣说:「不论谁,若不背着自己的十字架,在我后面走,不能做我的门徒」(路14:27)。这十字架可能很沉重,但也是胜利的旗帜。基督徒的胜利永远是个十字架,我们刚中带柔地把这面旗帜高举,对抗邪恶。
基督从肋旁赐给我们活水,我们也蒙召成为其他人汲取活水的泉源。几时遇到艰难困苦,就回到十字架上耶稣的怀抱,学习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