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反省
耶稣在派遣七十二门徒出外传教时,作了十分清楚的任务描述。从祂有条不紊的叮咛,不难注意到祂不只关心工作效益,更希望透过这个派遣,让门徒们得到适当的培育。这种教育方针值得我们学习。它在一个有张力的范畴内,保持了足够的自由度,让接受培育者获得自我成长的经验。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个培育过程和使命的迫切性。虽然耶稣只说:「
默想&反省
耶稣在派遣七十二门徒出外传教时,作了十分清楚的任务描述。从祂有条不紊的叮咛,不难注意到祂不只关心工作效益,更希望透过这个派遣,让门徒们得到适当的培育。这种教育方针值得我们学习。它在一个有张力的范畴内,保持了足够的自由度,让接受培育者获得自我成长的经验。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个培育过程和使命的迫切性。虽然耶稣只说:「
默想&反省
有一个法利塞人请耶稣到自己家中用饭,却怪异祂饭前不洗手。法利塞人的规矩繁多,他们非常注重外在的礼仪规则,规定了饭前应该用多少水来洗手,用甚么器皿来盛水,还要遵照一定的次序来洗手,即从指尖洗到手腕等等,并认为省略任何微小的细节都是有罪的。耶稣乘机阐明真正使人洁净的是人的内心;心灵的纯洁远比遵守外在礼仪规则重要。
默想&反省
耶稣提醒聚集在祂周围向祂求问征兆的犹太人,祂「大于撒罗满」,「大于约纳」。耶稣这个活征兆,邀请人悔改,信从福音。悔改就是远离恶习,勉力修德,善度此生,舍己为人。耶稣的征兆不仅对当时的犹太人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对今天的我们也是一样。
耶稣是征兆,又是征兆的实现,因为祂活出了祂所教导的。此外,祂召叫了十二位宗徒,
默想&反省
今天的福音告诉我们,天国好比一个国王,为自己的儿子办婚宴。依撒意亚先知曾这样解释说:「万军的上主在这座山上,要为万民摆设肥甘的盛宴」(依25:6)。所以,天国是为万民而设的,是一个充满喜庆欢乐,让人得到滋养的地方;是一个由天主亲自预备的地方。
福音中,耶稣所讲的「婚宴的比喻」,解释得更清楚。被国王派遣的仆人们
默想&反省
「那听天主的话而遵行的人,更是有福的!」我们都是罪人,有些时候离开了天主,没有遵守祂的诫命。我们都要悔改,勇往直前,回应召叫我们的耶稣,听从祂的声音。幸福有不同等级,其最高表现是喜乐。耶稣之所以如此喜乐,是因为祂爱天父,也常感受到自己为天父所喜爱。「天主赐喜乐于心地正直的人」,当人认识爱慕天主时,就分沾到耶稣基督的喜乐。
默想&反省
当时的人说出了耶稣靠魔王的能力驱魔,这样自我矛盾的话,确实迷失了理智。耶稣充满智慧,立即看透他们的意图,一语道破他们的计谋。谁都明了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道理,魔王怎会用自己的力量拖跨自己的阴谋?这般幼稚的推测,展示出当时人的心硬,不愿相信耶稣。一颗心如果被蒙住了,即使行再多的奇迹,也不会被触动。耶稣证明自己驱逐魔鬼,
默想&反省
育有一幼子的年轻寡妇,不得不出去挣钱养活这个家。她遇到了很多无法想象的困难。有一天,她在无助中想到了天主,开始每天凌晨三时到圣堂朝拜圣体一小时,雨雪无阻地坚持了三年。照她所求的,她顺利养大了儿子,儿子大学毕业,成家立室。她分享此经验时,泪流满面,充满感恩。现在她在一家养老院,细心照顾孤寡老人,以爱还爱。这个真实的生命故事,
默想&反省
我试着去想象一下这段福音的场景。这是我们很多人都比较熟悉的一个福音故事。玛尔大说那些怨气话时,她的想法和心情怎样?专心聆听耶稣的玛利亚,听到这些话时的反应又是怎样?耶稣的反应却又有点让我惊讶!面对两位好朋友的作事表现,耶稣的评论,是否有些「偏袒」?
其实,耶稣并没有责怪玛尔大,更没有贬低她所从事的服务工作(
默想&反省
「我是谁的近人?」约纳大概也曾这样问过自己,但其实他已经知道答案。尼尼微人就是他的近人。尽管尼尼微人做了许多背叛天主的事情,天主仍然怜悯他们,并引领他们回归祂的慈爱。当天主「使海上起了大风」,「安排了一条大鱼,吞了约纳;约纳在鱼腹里,三天三夜」,他还是往尼尼微城去,给他们宣布上主的话,劝他们悔改。
默想&反省
家主先后打发了一些仆人到园户那里去收果子,但都被园户施以毒手。家主没有用武力硬要将葡萄园收回,却又再给园户机会。他派遣自己的儿子去表达对他们行为的宽恕。可是,园户因为心里的贪念,未能体会家主的慈心,竟又将儿子杀掉了。
有一点非常奇怪,这位家主怎么能打发自己的儿子独自而往呢?即使要表达自己的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