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反省
耶稣赐给门徒制伏魔鬼、治疗疾病的能力和权柄,派遣他们出外宣讲天主的国,并嘱咐他们甚么也不要带。换句话说,祂在嘱咐他们信赖天主的眷顾和保护。这意味门徒们要放下一切的俗世挂牵,依恃着天主,去面对未知的一切。
面对未知,放下自己的计划并非易事,甚至相反我们的本能。当然,面对未来,我们需要有些计划,这是负责任的做法,
默想&反省
耶稣赐给门徒制伏魔鬼、治疗疾病的能力和权柄,派遣他们出外宣讲天主的国,并嘱咐他们甚么也不要带。换句话说,祂在嘱咐他们信赖天主的眷顾和保护。这意味门徒们要放下一切的俗世挂牵,依恃着天主,去面对未知的一切。
面对未知,放下自己的计划并非易事,甚至相反我们的本能。当然,面对未来,我们需要有些计划,这是负责任的做法,
默想&反省
耶稣说:「听了天主的话而实行的,才是我的母亲和我的兄弟。」耶稣这简短的答话,包含了信仰中极为重要的两个因素:聆听和实行。
身为基督徒,我们首先要是个聆听者。在日常生活中,若我们常被自己的想法和欲望所占据,按自己的好恶去做选择,我们就是自绝于天主的声音。真正的聆听意味着放下自己,通过祈祷与天主相遇,细听祂的声音。要听到天主的声音,
默想&反省
想象一下,在异族流徙六十年的犹太人,当听到居鲁士的上谕,获准回耶路撒冷重建圣殿,他们的心情多么激动!他们第一句想到的话,应该就是今天答唱咏的答句:「上主为我们行了奇迹」。虽然重修圣殿不等于复国,他们仍是活在异族统治之下,但总算能够重归故土,宗教信仰获得确认,可以好好地回首忏悔,祈求上主彻底宽恕。
现世还有不少人被逼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默想&反省
今天福音选读的比喻,在四部福音书中,只有出身税吏的玛窦有所记载。耶稣在讲这比喻之前,伯多禄正在询问:我们这些舍弃一切跟随祢的人,将来可得到甚么?于是引起耶稣说出「在先的要成为在后的」,以及这个雇工的比喻。
宗徒们作为教会的基石,自然是功不可没的。而犹太人凭着选民的身分,亦早已将救恩视为囊中之物。
默想&反省
今天的福音故事虽被称为「撒种者的比喻」,但主角似乎是种子和土壤。种子可以是天主想和我们建立的关系,土壤是我们的心。换句话说,耶稣要告诉我们:天主想进入我们的心,与我们建立亲切的关系。
撒种者努力地大量播种,种子落在不同的土壤里。落在路旁的,被人践踏或被飛鳥吃了;落在石头上的,一长大就因缺水而枯了;落在荆棘丛的
默想&反省
圣经,特别是福音,多次提及钱财或财富等题材,如穷寡妇的捐献、塔冷通等,在救主苦难过程中,更涉及三十块银钱。自人类为某些受造物质,制定了彼此认许的价值后,钱财或财富便渗入了人类的生活。最不幸的,是当人内里的劣根性 — 贪婪介入,便成了今天圣保禄在书信中所说的「万恶的根源」,以致取代了应有的、以「追求正义、虔敬、信德、爱德、
默想&反省
提到耶稣召叫门徒,我们不能忽略玛窦被召的故事,一个罪人被天主拣选的故事。
著名画家卡拉瓦乔便曾以此故事作画,画中色调阴暗,表达玛窦在跟随耶稣前,活在黑暗之中。然而,一道光芒从画中右方照向玛窦的方向,下方正是耶稣站着伸出右手,彷佛在说:「跟随我!」,也映照出信仰的光芒,如何透过耶稣,照射我们生命中的黑暗和罪恶
默想&反省
圣金大建和许多殉道者一样,没有刻意寻求要殉道,他只是想着要去完成传教、显扬基督的使命。真正的见证就是这样,用温和与坚定的态度,将基督爱的喜讯带给世界,并同时形成一个教会团体,成为真理的柱石和基础。我们可能对殉道这件事,各有不同的想法,然而今天福音中耶稣的话,带给我们启迪:天主的先知执行使命时,即使毫无造作,
默想&反省
耶稣怜悯了纳因城的寡妇,复生了他的独生子。今天,借着教会,耶稣继续给世人带来救恩和永生。身为教会的成员,我们是施恩的耶稣基督的手。为相称于这个身分,我们要洁身自爱,方能不辱使命。
耶稣对失去独生子的寡妇之怜悯是纯粹的。据路加福音所载,耶稣在别人祈求祂之前,祂已经主动上前,复生那年轻人的性命。
默想&反省
每次领圣体前,教友诵念:「我当不起祢到我心里来,只要祢说一句话,我的灵魂就会痊愈」的这句话,不难认出它的圣经来源,便是今天福音中百夫长所说的话。主耶稣不但治好了百夫长的仆人,更称赞这位百夫长有很大的信德。
百夫长的信德,表现于他相信主耶稣的话语是有能力的,而因为他平日「堪当」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