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以色列的人民,在雅洛贝罕二世的长期统治下,过着政治、经济及文化的黄金时代,但换来的是贫富悬殊、欺凌弱小的社会状况,加上当时的司祭贪求权位,宗教和道德伦理日趋败坏,人民虽然敬拜天主,但是也同时膜拜偶像邪神,过着混合宗教的生活。
在这混乱不堪的情况下,亚毛斯先知希望他们不要压搾同胞,反而要关心他们的痛苦和国家灭亡的危机,同时先知严词吿戒以色列民,
北国以色列的人民,在雅洛贝罕二世的长期统治下,过着政治、经济及文化的黄金时代,但换来的是贫富悬殊、欺凌弱小的社会状况,加上当时的司祭贪求权位,宗教和道德伦理日趋败坏,人民虽然敬拜天主,但是也同时膜拜偶像邪神,过着混合宗教的生活。
在这混乱不堪的情况下,亚毛斯先知希望他们不要压搾同胞,反而要关心他们的痛苦和国家灭亡的危机,同时先知严词吿戒以色列民,
厄则克耳在公元前598年被掳往巴比伦充军,在公元前593-571年任先知职,他在任职期间先后向在巴比伦充军的以色列民,和对仍然留在耶路撒冷的人讲预言,故此,他也被人称为“充军的先知”。厄则克耳书记录了公元前593年至571年犹太人充军巴比伦期间,先知所宣讲的讯息。书内记载了很多丰富的神视,厄则克耳先知所宣讲的,不但是预言以色列的将来,也影响着以色列后来许多重要的宗教发展。
耶肋米亚是公元前七世纪末叶犹大国的先知。他在默纳舍为王时,(大约公元前645年)生在耶路撒冷以北约四公里的阿纳托特,属司祭的一座小城。热心的约史雅王十三年,即公元前626年,耶肋米亚蒙召为先知,以后凡四十年之久,在选民历史上最悽惨痛苦的时期,善尽了他难尽的先知任务。
依撒意亚(Isaiah)是阿摩兹的儿子,约生于公元前770-765年之间,他的名字解说「上主施救」,他的妻子是「女先知」(8:3),并有两个儿子。依撒意亚是一个犹大人,自幼受良好的教育,具有诗人的才华。
公元前740年,依撒意亚在神视中蒙召为先知(6:1-13),任职于耶路撒冷,四十年间,与北国的欧瑟亚、南国的米该亚同时出任先知职,历经三代君王。
自亚巴郎被召后,尤其自天主藉梅瑟,在西乃山上与以色列十二支派缔结盟约以来,以民成了天主的百姓,成了惟一有「神权政体」的民族。雅威(上主)不但是这民族宗教上的天主,且也是他们政治上的统治者和君王。在西乃山上天主亲自庄严地给他们立了国法,制定了社会及人民的权利和义务。自那时起,他便不断地派遣他的代理人——先知,来提醒劝导百姓,承认天主为至高的主宰,并使背信负义的不忠者,重新归依他。
本书并非以纯客观的历史观点记事,而是以神学观点来评断人事,用意是要说明国家的盛衰兴亡,全系于是否遵守天主的法律,尤其《申命纪》上所定的法律。《申命纪》严厉禁止敬拜邪神偶像,并命令只应在天主所指定的地方献祭,敬拜天主。但北国的君王由分裂开始,即违背了上述的诫命,因而导致了北国的灭亡(列下17章)。南国的灭亡也是,为了同样的原故。
作者除重视《申命纪》上的法律外,特别着重先知(
自民长时代进入君王时代间,有一个过度转接的时期,这时期的事迹记载于撒慕尔纪上的前部,而以撒慕尔为其中核心关键人物。从这一课开始,我们将进入君王时代的事迹中,而第一本要介绍的书是撒慕尔纪。
撒慕尔纪是取撒慕尔先知的名字SAMUEL为名,因为本书所载的事迹,是关于撒慕尔的身世:诞生,蒙召和成为民长等事迹,此外,又记述了他所立的两个开国国君撒乌耳和达味的历史,
梅瑟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还未到达目的地,梅瑟便去世了。之后,便由若苏厄领导他们,来到约旦河边,天主帮助他过了河,进入客纳罕的地方;期间亦经过许多艰苦的岁月,最后才占取了这地方。在征服了福地后,以色列的十二支派便各据一方,各自有自己的土地、传统及组织。不过,在遇上困难时,他们便会组织起来,同心抗敌,但始终没有一个中央政府组织,他们唯一共有的标记,便是会幕和约柜,这是以色列人的信仰标记。
天主的选民以色列在若苏厄率领之下,因忠实遵守天主的命令所获得的胜利,以及占领福地所获享的平安,为新的的选民,亦含有极深的意义,即预兆信友必须经过战门的生活,才能在天堂享受永无穷尽的平安和幸福(希4:8, 11)
申命纪好像是梅瑟的临别训言,重申了上主天主的法律,劝勉百姓谨遵不违。这是一神宗教的重大经典,与旧约神权政体的神圣法典。其要旨是劝戒当代和后代的以色列子民,务要恪守盟约的法律,对天主表示忠诚孝爱,善用天主的恩赐,选民的祸福存亡,全系于他们是否忠实遵守盟约。
你知道一般圣经学家喜爱称哪段圣经为“以色列民信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