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明头条】|天主教网红庆祝禧年:将图享和抖音平台当作传教的场所

一位在社交媒体上拥有数十万粉丝的热那亚神父解释说,各种有效的数字福传,其落脚点始终是堂区和团体的真实生活。他也建议数字领域传教员要避免自我欣赏和做主角心态:“要想制作好的视频,就需要遵循圣神的提示。”
据梵蒂冈新闻网报道,罗伯特·菲塞尔(Roberto Fiscer)神父分享的一个经验:“作为网红,我可以说在社交媒体上追随你的人数并不重要,只要想想耶稣成名时只有十二个追随者,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天主教网红的第一条诫命,就是遵守十诫的第一诫,不以自己的社交媒体账户的分析结果来取代天主。他是热那亚的网红神父,现年48岁,于2006年晋铎,是意大利北部城市热那亚圣母领报堂区的本堂神父。
从社交媒体到堂区
虽然他的社交媒体账户的表现呈持续上升的上扬抛物线,抖音上有近80万名粉丝,图享上有近25万名粉丝,但罗伯特神父十分小心不将目的与手段相混淆。他告诉梵蒂冈媒体:“数字只是用来做一个共鸣箱,让你有机会做其他的事。举例说,多亏了我的粉丝人数,我才受到教区的邀请,终于能在现场见到大人物。”
使用社交媒体传福音,您学到了什么?
我学到我们在那里该当提建议,但绝不能强加于人。我们不能成为一个“万事通”,来指教别人如何生活。再者,每个场合都有益处。场合使人成圣。社交媒体只是一个用于留下正面讯息的场所。我们数字领域的传教员必须像种子一样,死了,死了很多次,为能结出果实。
您以什么准则使用自己不同的社交媒体帐户?
我一般每天早上都会在脸书上留言。我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和那些一开始正是在这个频道上认识我的人保持联系。总之,我在脸书上以本堂神父的身份出现。我使用图享和抖音则作为福传、传教和接触的场所。在这些帐户中,我是一个数字领域的传教员。
在社交媒体上传教能有多少发挥的空间?是否迟早就没有必要涉入自己的堂区活动了?
我们这些网红就好比一个指示方向的路牌,这个方向就是实际的团体。每天早上我都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司铎们的评论,这无疑充实了我的信仰,但如果你没有任何人与你分享,你就会感到孤独。独自活出的信仰会流失,就像手机耗尽电源那样。
根据您的经验,让年轻人踏出这一步,即从首次“接触”社交媒体上的信仰内容,到进入他们所属的教堂,有多大的困难?
重要的是给他们一个落脚的场所,一个空间,可以是祈祷场所或是足球场。需要从教会开始,把教会当作一个家,一个款待的场所。如果缺少这一点,年轻人迟早会离开,因为没有朋友,就不会有家的感觉。总之,如果年轻人以社交媒体为起点,却找不到“落脚点”,这条路就很难走。在我看来,圣堂、祈祷场所就是“落脚点”。
教宗良十四世解释说,他选择自己的称号主要是感受到新的社会挑战,如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在您看来,人工智能这方面不正是我们正在谈到的危险吗?
我同意教宗良十四世的看法,即存在一种制造人工教会和人工信仰的危险,而忘记了人。今天早上,我去为不能前来参与弥撒的年长妇女送圣体。这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比一个有数百万点击率的视频更重要。我认为,教会必须是超性的,不是人工的。只有行实际的慈悲善功,才能确保教会具有的超性。
7月28日和29日,在罗马举行数字领域传教员和天主教网红禧年庆典。他们跨过了圣门并获得大赦。天主教网红能犯哪些罪?
嗯,有时候他们太肤浅了。他们发表视频却没有跟随圣神。
怎么说呢?
我的意思是,在制作视频之前,应该祈祷,明了圣神的旨意是什么,在那一刻需要什么。如果不聆听圣神,制作的视频非但不能造福人群,反而会让人远离信仰。
在社交媒体上向这么多人炫耀自己并获得这么多的“点赞”,久而久之不会令他们变得自我欣赏吗?毕竟,这是我们都会犯的错误。
事实上,网红经常缺乏谦卑,而陷入过于做主角的状态。甚至有些网红会接受奉献。例如,应一些堂区的邀请去旅行。但天主告诉我们,做这些事应该是免费的。
但是,您不觉得这项数字领域传教员和天主教网红禧年庆典为你们会是一个大好时机吗?
当然是。禧年使我们这项美好的服务获得认同。例如,有教师,也有其他专业人士,在社交媒体上传播他们的课程。在这里,我们的课程却少有。相反地,当我看到有人打开任何一个社交媒体的帐户,滑动一些关于福音的内容,我就觉得很甜美。福音的内容当然是依照那些社交媒体的规范来呈现。道成肉身,福音必须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
Daily Progr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