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教宗讲道】|天主要我们不仅成圣,也要成为“明智的圣人”
3月20日周三,教宗方济各在圣伯多禄广场举行公开接见活动,教宗先问候了朝圣信友们,然后请圣座国务院的吉罗利(Pierluigi Giroli)神父替他宣读教理讲授稿件,因为教宗仍有嗓音的困难。在教理讲授中,他分享说:
亲爱的弟兄姐妹,上午好!
今天,我们教理讲授的内容是关于另一种德行——智德。智德与义德、勇德、节德一起构成所谓的四枢德,四枢德并非基督徒生活的“专有特性”,因为它们是古人智慧的遗产,在希腊哲学中尤其如此。
在中世纪的著作中,美德的呈现不仅仅是灵魂积极品质的罗列。在基督教启示的光照下,神学家将七种美德,三超德(包括信、望、爱)和四枢德想像成一种活的有机体,其中每一种美德都有一部分和谐的空间。有基本美德和辅助美德。的确,也许没有什么比中世纪的大教堂更能体现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及其对美好事物不断追求的愿望了。
因此,让我们从“智德”开始。如果认为智德是“胆怯者”的特性、对采取什么行动总是有疑惑,那就错了。我们不该认为智德只是一种谨慎的形式。把智德放在首位,意味着人以自己的智慧和自由掌控自己的行动。明达的人富有创造力:使用理智、评估,努力了解现实情况的复杂性,不受情绪、懒惰和幻觉的压力所左右。
在这个被表象、肤浅思想,以及平庸的善与恶所主宰的世界,智德这一古老的教诲值得我们重温。
继亚里士多德之后,在圣多玛斯看来,智德“是支配行动的能力,将行动引向善”。因此,它被称为“德行的马车夫”。明达的人能作出选择,不像我们在书本上看到的那样,生活总是轻松的,这在具体的生活中并非总是那么容易,我们经常犹豫不决,不知如何作出选择。而明达的人决非“随意选择”,他们首先知道要做什么,因此权衡时局、征询意见,以宽广和内心自由的视野选择要走的路。这并不是说他们不犯错误,毕竟,我们都是人,但凭着智德我们能避免“大偏差”。智德对肩负责任的人能产生影响,他们行事不希望像那些只从表面看问题的人那样。相反地,智德则是管理者的品德:他知道管理是件难事,有许多观点,需要在它们当中寻求和谐,而必须做的不是为某些人,而是为所有人的益处。
智德还教导我们许多事物:最佳表现是善的敌人,过于热心可能会导致灾难。它可能会破坏需要循序渐进的建设,会引起冲突和误解,甚至会引发暴力。
明达的人懂得守护过去的记忆,这不是因为他害怕未来,而是他懂得传统是智慧的遗产。生命的形成是靠着新旧事物不断地重叠,而总以为世界从我们开始、我们面对问题必须从零开始,这没有益处。因此,需要有先见之明,考虑到过去的情况。一个人一旦明确了为之奋斗的目标,就必须获得实现该目标的一切方法。
在福音的许多段落中,耶稣对智德表示赞赏,祂说:“把自己的房屋建在磐石上的是个聪明人”(参阅 玛7:24)。祂又表扬明智的童女“拿了灯,并且在壶里带了油”(参阅 玛25:4)。基督徒的生活是纯朴与机警的结合。耶稣在预备祂的门徒去传教的时候,吩咐道:“看,我派遣你们好像羊进入狼群中,所以你们要机警如同蛇,纯朴如同鸽子。”(玛10:16)。耶稣的话似乎在说,“天主不仅要我们成为圣人,也要我们成为‘明智的圣人’,因为如果没有智德,瞬间就会走上歧途!”
——宗座新闻室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