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周三,教宗方济各在圣伯多禄广场公开接见活动的教理讲授中,分享说:
亲爱的弟兄姐妹们,上午好!
今天,让我们聆听当代福传的《大宪章》,圣保禄六世的《在新世界中传福音》这本书。这本书很有时事性,写于1975年,但就像昨天写的一样。福传不仅仅是简单的教义和道德的传播。它首先是见证,没有见证就不能传福音,见证个人与耶稣基督的相遇,圣言成为肉身,救恩得以实现。
3月22日周三,教宗方济各在圣伯多禄广场公开接见活动的教理讲授中,分享说:
亲爱的弟兄姐妹们,上午好!
今天,让我们聆听当代福传的《大宪章》,圣保禄六世的《在新世界中传福音》这本书。这本书很有时事性,写于1975年,但就像昨天写的一样。福传不仅仅是简单的教义和道德的传播。它首先是见证,没有见证就不能传福音,见证个人与耶稣基督的相遇,圣言成为肉身,救恩得以实现。
3月19日,四旬期第四主日,教宗方济各在带领圣伯多禄广场上的信众诵念《三钟经》之前,以当天弥撒礼仪的福音内容为主题,分享说:
亲爱的弟兄姐妹,上午好!
今天,福音描述了耶稣使一个生来瞎眼的人看见(参阅 若9:1-41)。这个奇迹受到了各式各样的人或团体的不同反应。让我们来看看细节。
若望在第九章的叙述非常优美。只需要两分钟就能读完。
3月15日周三,教宗方济各在圣伯多禄广场公开接见活动的教理讲授中,分享说:
亲爱的弟兄姐妹,上午好!
让我们继续关于福传热情的教理讲授,这不仅仅是关于“传福音”,还有传福音的“热情”,让我们在梵蒂冈第二大公会议的精神中,努力更好地理解今天成为“使徒”的意义。“使徒”这个词让我们想起耶稣所拣选的十二个门徒。有时我们称某些为圣人,或更普遍地称主教为“使徒”:
3月12日,四旬期第三主日,教宗方济各在带领圣伯多禄广场上的信众诵念《三钟经》之前,以当天弥撒礼仪的福音内容为主题,分享说:
亲爱的弟兄姐妹,上午好!
在这个主日,福音向我们呈现了一个美丽、迷人的相遇——耶稣与撒玛黎雅妇人的相遇。(参阅 若4:5-42)耶稣和祂的门徒在撒玛黎雅的一口井附近休息。一个妇人来了,耶稣对她说:“请给我点水喝。”(若4:7)
3月8日周三,教宗方济各在圣伯多禄广场公开接见活动的教理讲授中,分享说:
亲爱的弟兄姐妹,上午好!
在上一次的教理讲授中,我们看到了教会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公会议”,就像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一样,第一次会议在耶路撒冷召开,讨论与传福音有关的问题,即向非犹太人宣讲福音,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福音只应向犹太人宣讲。在二十世纪,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将教会描述为,
3月5日,四旬期第二主日,教宗方济各在带领圣伯多禄广场上的信众诵念《三钟经》之前,以当天弥撒礼仪的福音内容为主题,分享说:
亲爱的弟兄姐妹,上午好!
在这个四旬期的第二主日,耶稣显圣容的福音被宣告。耶稣带着伯多禄、雅格伯和若望一起上山,向他们展现了祂作为天主之子的所有荣美。(参阅 玛17:1-9)
让我们在这一幕上停留片刻,问问自己,
2月22日,教宗方济各在罗马圣女萨比娜大殿主持圣灰礼仪弥撒,开启礼仪年度的四旬期。教宗在讲道中分享说
“看!如今正是悦纳的时候;看,如今正是救恩的时日。”(格后6:2)。使徒保禄用这些话帮助我们走进四旬期。四旬期的确是回归本质的“合宜时机”,让我们摆脱所有压制,与天主和好,重新点燃隐藏在我们脆弱人性灰烬下的圣神之火。回归本质。这是恩典的时刻,
2月26日,四旬期第一主日,教宗方济各在带领圣伯多禄广场上的信众诵念《三钟经》之前,以当天弥撒礼仪的福音内容为主题,分享说:
亲爱的弟兄姐妹,上午好!
四旬期第一个主日的福音向我们展现了耶稣在旷野受魔鬼的试探(参阅 玛4:1-11)。“魔鬼”的意思是“分离者”。魔鬼总是想制造分裂,这就是牠诱惑耶稣时所做的。那么,让我们看看牠想要把耶稣与谁分开,以及牠如何试探耶稣
2月22日周三,教宗方济各在保禄六世大厅公开接见活动的教理讲授中,分享说:
亲爱的弟兄姐妹,上午好,欢迎大家!
在关于福传热情的教理讲授中,我们今天从我们所听到的耶稣的话开始:“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授洗。”(玛28:19)。复活的主说:“去吧,不是去灌输教义,不是去使人改变信仰,而是使人成为门徒,也就是说,让每个人有机会去接触耶稣
2月19日,常年期第七主日,教宗方济各在带领圣伯多禄广场上的信众诵念《三钟经》之前,以当天弥撒礼仪的福音内容为主题,分享说:
亲爱的弟兄姐妹,上午好!
耶稣在本主日的福音中对我们说的话是苛刻的,而且似乎是矛盾的,祂邀请我们把另一边的脸也转过去,甚至还邀请我们爱我们的仇人(参阅 玛5:38-48)。爱那些爱我们的人,和爱那些是我们朋友的人,这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