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明头条】| 香港周枢机带领圣职人员落实“共议同行”精神
据香港公教报报道,香港教区主教周守仁枢机鼓励圣职人员延续世界主教代表会议的精神,并创造更多交流的机会,启发教友及其他圣职人员予以落实方向,从而带动堂区开创共议同行的风气。
教区于1月9日至11日在圣神修院举行年度的圣职人员学习营,主题为“迈向一个共议同行的信仰团体”,探讨共议同行之道,以落实世界主教代表会议的讯息及建议,第一天邀请新成立的教友团体,分别是古道行、慈悲香港、上水基督之母堂小羊栈服务中心,介绍其创新且能发挥教友神恩的项目;第二天让参加者分批考察相关项目;第三天邀请堂区、香 港明爱及天主教劳工事务委员会的代表,畅谈以同行角度关怀弱小者的经验。
共议同行的教会
周枢机于第二天参与古道行的西贡深涌宗教生态旅游, 他指出,共议同行的路有如此次朝圣,纵然同行者步伐不一,但队员不会觉得对方是负累,“共议同行的进程早已于2021年开始,我们可以善用总铎区的机制共议同行,作五饼二鱼一样的分享。”面对教会浮现多元的服务方式,周枢机鼓励圣职人员正面看待当中的张力,并视之为互相了解的动力。
共议同行的教会强调教友积极活出传教使命,讲者之一的上水基督之母堂“小羊栈”社会服务中心义工陈家信于席间指出,教友回应时代征兆且用心关顾,总不会缺乏同行者,“我们从每次派发30个福袋,到现在派发300个……但教他们泪流满面的,是我们的关怀,有街坊含泪对教友说:‘你们的祈祷,令我很平安,谢谢!’”
教区圣职人员延续培育委员会主席蔡惠民副主教指出,新成立的教友团体以社区为服务对象,并吸引民间或宗教团体主动合作,“让教会透过相关服务,重新成为社区的中心。”
夏志诚辅理主教于讨论环节上提醒服务团体需要持续透过灵修去维持动力;团体实践神恩时亦需要合力分辨。献主会冯景豪神父与会士及献主会青年走进社区,为基层人士派发饭盒及生活物资,他感受到修会那份关怀贫苦者的灵修,不断感染受助者,“我们从对方的需要出发,而非‘塞’物资给对方,渐渐地受助者学会将物资分给其他贫苦者,传递爱心。”
圣职人员学习营中谈到,不少由教友自发成立的团体,其运作模式与共议同行的精神不谋而合,成员由下而上推动服务,共同发挥使命与神恩。其中献主会胡颂恒神父(John Wotherspoon ),于疫情过后将庙街的服务中心转型为食堂。
辨认时代需要 把张力化作动力
慈悲香港的董事陈志刚体会到,慈悲香港跟传统团体最大的分别是,透过汲取前线服务经验,由下而上订定服务方向,同时对各种可能持开放态度,让成员敢于尝试。“成员乐于陪伴社会中不受喜欢迎的一群人,包括戒毒者,从而滋长怜悯之心以带动服务,这份精神给予我们动力。”
讲者指出,新兴团体的灵活性及社会幅度有利于开拓服务,惟同时带来张力。古道行代表翁均凤表示,古道行服务堂区及天主教学校,致力福传,同时面向社会,服务对象不分宗教及背景。有时令教友误以为古道行为社会团体,亦有人担心它具备强烈的宗教取向。然而,在古道行最近举办“森林浴”灵性旅程,教友及非教友参加者皆表示受惠于这种以天主教作为中心,同时服务所有人的灵修精神。翁均凤深信,张力与偏见终会消除。古道行注册成为民间团体,以善用社会资源,向公众保持透明度;成员也透过持续的灵修维系服务精神。
明爱服务 与街坊同行
荃湾有6,000多间劏房,房内环境狭窄,有的甚至容不下一张餐桌,一家人无法同台吃饭。明爱荃湾社区中心去年底设立的“明爱荃湾厅堂”,不单让多个家庭同餐共桌,也连系了明爱、堂区及区内的善心人。
至于如何落实共议同行精神,明爱荃湾社区中心社工谭颖潼于学习营上,分享其经验。她与同工成立焦点小组,聆听劏房户的需要,汲纳街坊对厅堂装修以至开放时间的意见,明爱在政府及社区人士的支持下,在荃湾街市设立社区厅堂。谭颖潼表示,葛达二圣堂的修女不时前来厅堂陪伴妇女,并介绍有需要的街坊接受服务,这份合作把被社区遗忘的街坊带到服务之内。
明爱总裁阎德龙神父鼓励堂区教友跳出既有的框框,透过参与明爱的义工服务或与社工合作,关心社区内的弱势家庭,这既可以帮助明爱的服务补足信仰幅度,也让堂区与社区建立联系。
参与学习营的彩虹邨圣家堂主任司铎张明德神父(Johnson Dhos)克服区内的人口老化问题,以堂校合作的方式服务邨内长者,将青少年活力带到堂区及社区,建立了邻里及长幼共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