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明头条】|亚洲主教团协会与亚洲青年携手走过50年:希望的朝圣之旅

亚洲教会正准备于 11 月 27 日至 30 日在马来西亚槟城举行“希望的朝圣之旅”,对于整个亚洲大陆的信友来说,这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契机,让他们重申致力于作为一个亚洲教会携手前行的承诺。

此次朝圣之旅邀请所有人,特别是青年人,怀着希望、团结和共同责任,踏上滋养教会生命的旅程。这种互助精神源于50多年前亚洲主教们将关怀和培育青年作为一项核心要务而开启的道路。 

拥抱亚洲的青春活力

2024年,世界主教会议秘书长格雷奇枢机主教(Cardinal Mario Grech)向亚洲教会提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挑战。他指出,鉴于亚洲大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信仰,亚洲天主教信友在引领普世教会向青年人传福音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位马耳他主教肯定道:“亚洲教会可以成为一个强大的实验室,用来尝试塑造青年人的牧灵策略。”这一呼吁在以文化多样性和年轻人口著称的亚洲大陆引起了强烈共鸣,敦促教会加强各项事工,陪伴青年人成为充满活力的信仰见证人。

事实上,亚洲早在50多年前就致力于这项使命。

1974年,在亚洲主教团协会(FABC)第一次全体大会上,主教们认识到亚洲很年轻,因此亚洲的教会也必须年轻。他们敦促牧者们进入年轻人的世界,用他们的语言与他们交流,思考他们的思想,感受17岁以下年轻人的情感。

当他们冲动时,他必须保持耐心;当他们不讲道理时,他必须理解。最重要的是,他必须欣赏他们的贡献:新鲜的视角、活力、创造力、勇气、同情心、正直、慷慨、开放的心态和学习的意愿。主教们认识到青年人的关键作用,承诺全力支持他们,视他们为塑造青年大陆的关键力量。

我们超越正规学校教育体系,思考如何让教友在城乡失学青年中开展教育事工。这并非易事。然而,我们看到扫盲项目、技能培训和非正式领导力项目正在为此做出贡献。

面对新千年的挑战

在普世教会庆祝2000年禧年之际,它也开始着手应对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带来的社会变革。在亚洲主教团协会意识到青年人面临的日益复杂的问题,他们正被当代文化的浪潮所裹挟。

青年是社会和教会的活力源泉。与此同时,他们也是最脆弱的群体,容易受到各种剥削结构的侵害。我们所处的世界正在发生迅速而剧烈的变化,包括全球化、政治变革和媒体爆炸式发展,这些都对亚洲各地青年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洲主教团协会强调教会有责任与青年人同行,视他们为“资源而非问题”,并让他们更深入地参与教会的决策和各项事工。青年人站在社会变革的前沿,积极投身于自由、正义、和平、人权和关爱地球的运动。在教会中,他们担任教理讲授员、读经员、同伴辅导员、社会行动工作者、生命权倡导者和卫生工作者等职务。

驾驭数字世界的复杂性

社交媒体和互联网改变了沟通方式。在亚洲主教团协会将数字世界描述为一个令人兴奋的、见证福音的新领域,但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领域,尤其对于数字原住民而言。

信息技术既是福也是祸。随着年轻人使用新的数字语言,吸收老一辈人不熟悉的文化,代际隔阂日益加深。主教们警告说,数字媒体正日益塑造着年轻人的眼、耳、心、记忆和想象力,常常使他们远离福音价值观,走向世俗主义、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思维模式。

亚洲主教团协会50周年纪念文件进一步指出,持续的数字化参与降低了年轻人进行深度阅读的能力,削弱了他们的同理心。

对此,教会领袖和天主教媒体从业者被敦促创造性地利用数字环境,将年轻人吸引回福音的核心,利用故事、图像、比喻等的力量,更有效地将天主的圣言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起来。

天主的当下

教宗方济各提醒教会,青年时期并非过渡时期,而是天主的当下。青年人蒙召在今天而非明天结出果实。

教会满怀希望地展望未来,与充满活力、创造力和创新视野的年轻成员携手同行,他们的活力、创造力和创新视野至关重要。在多元文化和信仰交融的亚洲地区,教会必须继续使用能够引起年轻人共鸣的语言。如果年轻人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会生活中,他们将成为非凡的桥梁搭建者,在家庭、堂区、团体乃至广阔的数字世界中发挥重要作用。

Daily Program

Livesteam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