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教新闻】|第四届天主教中国化神学研讨会

第四届天主教中国化神学研讨会,探讨天主教中国化跨文化交汇 ,共建具生命力与包容的教会。

据公教报报道,第四届“天主教中国化神学研讨会(内地—香港)”于11月5日至6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圆满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神学研究委员会与圣神研究中心共同举办,汇聚了近百位来自内地、香港及澳门教区的学者、神长和修女,其中港澳代表共12位。大家围绕信仰与文化的交汇主题,展开了十场专题报告与深入研讨。

此次研讨会是在“同道偕行”(共议同行,Synodality)精神的背景下举行,这一精神不仅是教会生活的原则,也成为推进信仰、文化对话的重要契机。

香港教区主教周守仁枢机在开幕辞中强调,在“同道偕行”(共议同行)的精神引导下,共同探讨天主教中国化的深层意义,通过福音文化与中华文化的“跨文化性”(interculturality)交流与交心,我们能够辨识出一个真实的中国化天主教会面貌,使其既能秉持教会的真实性,又能为国家发展作出建设性贡献。

研讨会期间,学者们提交了十场内容丰富多元的专题报告。这些报告深入探讨了基督信仰在中国悠久历史中与本土文化的互动过程,并尝试展示已存在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成果,寻求与中国文化和现代中国化背景对话的突破点。

香港天主教学者郑小慧教授在其文章中提到:“当代世界面临多重危机与挑战之际,教宗方济各推动的‘同道偕行’(共议同行)精神与中国宗教政策‘中国化’要求形成历史性相遇。此相遇既体现普世教会共融本质,亦回应中国社会的特殊需求。中国教会需在保持信仰核心的同时,发展符合中华文化特质的信仰表达。”

此外,甄健湘教授在回应内地学者时,特别提到本笃十六世(当时为拉辛格枢机)曾强调双向的“跨文化交汇”,而非单向的“本土化”(inculturation)。他引用圣若望保禄二世在纪念利玛窦抵达北京四百周年研讨会上的讲话,指出利玛窦神父在东西方、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之间开辟的道路,应引导我们不断发现新的途径,推进彼此在人文与灵性层面的对话,增进彼此的富足。

在这次“同道偕行”(共议同行)的旅途中,教会学习聆听不同地域、文化与世代的声音。通过这样的同行,信友们共同努力建构一个更具生命力与包容性的教会面貌。天主教的中国化并非削弱信仰的普世性,而是让普世信仰在中华文化的沃土上,开出属于这片土地的独特花朵。

Daily Program

Livesteam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