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教宗讲道】|唯有复活的耶稣能满足我们的渴望

1015日周三,教宗良十四世在圣伯多禄广场举行公开接见活动。在教理讲授中,他分享说:

亲爱的弟兄姐妹们,上午好!

在禧年期的要理讲授中,迄今为止,我们一直依照福音的记载,追溯了耶稣从诞生到死亡,以及复活的一生。在此过程中,我们充满希望的朝圣之旅找到了坚实的基础和明确的方向。现在,在这旅程的最后部分,我们将让在复活中达至圆满的基督奥迹,在与当前人类和历史现实及其问题和挑战的接触中,放射出其救恩的光辉。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无数事件,充满了不同的细微差别和经历。有时我们感到快乐,有时又感到悲伤,有时感到满足和称心如意,有时又感到压力重重和气馁。我们过着忙碌的生活,专注于取得成果,甚至追求崇高而荣耀的目标。然而,我们有时也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不稳定的状态,等待着迟来或始终未到的成功与认可。简而言之,我们发现自己处于一种矛盾的情境:我们渴望幸福,然而却很难维持因为不可能完全没有困难。我们正视自己的局限,同时也接受那难以抑制的、试图超越这些局限的冲动。我们内心深处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事实上,我们并非为欠缺而受造,而是为了圆满而受造。为了喜乐于生命,且是更丰富的生命,就如天所选读的《若望福音》中耶稣所说:“我来,却是为叫他们获得生命,且获得更丰富的生命。”(参若10:10)。

我们内心深处这种强烈渴望,其最终的答案不在于角色,不在于权力,不在于拥有,而在于确信有一个力量能够保障我们人性的冲动;在于意识到这种期待不会落空或受挫。这种确信与希望相吻合。这并不意味着以乐观的态度去思考:乐观往往会让我们失望,导致我们的期望破灭,而希望则承诺并实现我们的期望

弟兄姐妹们,复活的耶稣就是这救恩的保证!祂是满足我们渴望的泉源,是圣神注入我们心中那对圆满的无限渴望之源。的确,基督的复活并非人类历史中的一个简单事件,而是从内部改变了一切的事件。

让我们想一想水的泉源。它有什么特性?它能解渴,滋润生物,灌溉土地,使原本贫瘠之地变得肥沃、充满生机。它为疲惫的旅人带来慰藉,提供一片清新绿洲的喜悦。泉源对自然、对受造物、对人类而言,是白白赐予的礼物。没有水,一切就无法生存。

复活者就是那永不枯竭、永不改变的活泉。它始终保持纯净,随时为口渴的人准备着。我们越是体验到天主的奥秘,便越被祂吸引,却永远无法完全满足。圣奥斯定在《忏悔录》第十卷中,正是洞察了这份人心永不止息的渴慕:“祢散发芬芳,我闻到了,遂渴慕于祢;我尝到祢的滋味,便感到饥渴;祢触动我,我便燃起对祢平安的渴望。”(第十卷,27,38)

耶稣通过祂的复活,为我们提供永恒的生命源泉:祂是鲜活的存在(参默1:18),是生命的挚爱者,是一切死亡的战胜者。因此,能够引领我们在尘世的旅程中获得恢复与滋养,并确保我们在永恒中获得完美的平安。只有死而复活的耶稣,才能回应我们内心最深处的问题:我们真的有归宿吗?我们的存在是否有任何意义?那么多无辜者的痛苦,如何才能得到救赎?

复活的耶稣并非‘从高处’回答,而是成为我们旅途中的同伴,这条道路常常艰辛、痛苦、奥秘。”唯有祂能赐给我们旅途上真正而持久的平安,这平安扶持我们,使我们感到充实。

祂也是我们旅程的终点。没有祂的爱,生命之旅将变成没有目标的流浪,变成一场误入歧途、迷失方向的悲剧。我们是脆弱的受造物。过失是我们人性的一部分;是罪恶的创伤使我们跌倒、放弃、绝望。而复活则意味着重新站起来。复活的那一位保证了我们最终能够抵达,引领我们回家,回到那有人等待、爱我们、拯救我们的家。与祂同行,意味着能够经历到在任何境况中都得到扶持,在任何干涸中都得以解渴的经验,这些艰辛与挣扎如同沉重的石头,阻挡扭转我们的历史。

亲爱的朋友们,从基督的复活中涌流出希望,尽管我们生活劳顿,这希望仍能让我们预先感受到一种深沉而愉悦的宁静:那种唯有祂最终能赐予我们的、永无止境的平安。

——宗座新闻室网站英文文稿+本台翻译

 

Daily Program

Livesteam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