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教宗讲道】|爱若要真实,也必须学会请求,而不仅仅是给予

93日周三,教宗良十四世在圣伯多禄广场举行公开接见活动。在教理讲授中,他分享说:

亲爱的弟兄姐妹们,

在对耶稣受难的描述中,在生命中最光辉同时也是最黑暗的时刻若望福音我们呈现了两个蕴含无限奥秘的词:我渴(19:28),紧接着便是完成了(19:30)。这是祂最后的话语,却充满了整个的生命,揭示了天主圣子全部存在的意义。在十字架上,耶稣并非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而是以渴求爱的祈求者形象示人。祂没有宣告、没有谴责、也没有为自己辩护。祂谦卑地请求那件祂自己无论如何也无法给予自己的东西。

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主的口渴,不仅是一个受尽折磨的身体的生理需求。它也是,并且主要是一种深切渴望的表达:那是对于爱、对于关系、对于共融的渴望。这是天主无声呼喊,祂愿意分享我们人类处境的一切,甚至也让自己被这种渴望所征服。这位天主不羞于乞求一口水喝,因为在这举动中,祂告诉我们,爱若要真实,也必须学会请求,而不仅仅是给予。

耶稣说:“我渴,以此方式,祂彰显了祂的人性,也彰显了我们的人性。我们中没有谁能自给自足。没有人能拯救自己。生命并非在我们强大时才得以圆满,而是在我们学会接受时。恰恰是在那一刻,在从陌生人的手中接过浸了醋的海绵之后,耶稣宣告说:完成了。爱让自己变得需要,也正因如此,爱才成就了它的使命。

这就是基督信仰的悖论:天主拯救,不是通过作为,而是通过让自己被作为。不是用力量击败邪恶,而是以爱的柔弱坚持到底。在十字架上,耶稣教导我们,人并非在权力中实现自我,而是在对他人充满信任的开放中实现自我,即使对方是敌对者仇人。救赎并非在于自主,而在于谦卑地承认自己的需要,并能够自由地表达出来。

在天主的计划中,我们人性圆满并非依靠力量的行动,而是一个信任的姿态。耶稣并非以戏剧性的扭转来拯救,而是通过请求祂自己无法给予的东西。而正是在此,通真正希望的大门打开了:如果连天主子都选择不自给自足,那么我们对于爱、对于意义、对于正义的渴求,也就不是失败的标记,而是真理的体现

这个看似简单的真理,却难以被接受。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自给自足、效率和业绩的时代。然而,福音向我们表明,衡量我们人性的标准并非由我们能取得何种成就来决定,而在于我们能否让自己被爱、甚至在必要时接受帮助的能力来决定。

耶稣拯救我们,向我们表明:祈求并非卑微之举,而是能使人获得自由。这是摆脱罪恶隐匿性的出路,从而重新进入共融的空间。自起初,罪就产生了羞耻。但宽恕——真正的宽恕——是在我们能够面对自己的需要并且不再害怕被拒绝时诞生的。

因此,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渴也是我们的渴。这是受伤的人类渴望活水的呼喊。而这种渴求并不会使我们远离天主,反而使我们与祂融合。如果我们有勇气承认这一点,我们就能发现,即使我们的脆弱也是一座通往天国的桥梁。正是在祈求而非占有中一条自由之路得以开启,因为我们停止了假装自给自足。

在兄弟情谊中,在简朴的生活中,在不羞于求取、不怀有私心地给予的艺术中,一种世界所不知的喜乐油然而生。这种喜悦让我们回归到自身存在的本真:我们是受造物,我们生来就是为了给予和接受爱。

亲爱的弟兄姐妹们,在基督的渴求中,我们可以认出我们自己所有的渴求。要知道:没有什么比能够说我需要更人性、更神圣的了。让我们不要害怕请求,尤其是当我们觉得自己不配的时候不要羞于伸出我们的手。恰恰就在谦卑的举动中,隐藏着救赎。

——宗座新闻室网站英文文稿翻译

 

Daily Program

Livesteam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