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明头条】|世界湿地日:拯救我们共同的家园,一次一个生态系统
每年 2 月 2 日是世界湿地日,旨在提高人们对这些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识,它们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淡水供应、世界经济等。最近的一项研究强调了湿地脆弱的生态平衡以及塑料污染带来的日益严重的威胁。
据梵蒂冈新闻网英文部报道,2 月 2 日星期日是世界湿地日。2025 年的主题是“保护湿地,共创未来”,强调湿地在我们的生态系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它们面临的日益严重的威胁,包括塑料污染。事实上,湿地提供了极其敏感的生态系统,但它们的研究往往不足,特别是在塑料污染方面。
罗马第三大学科学系博士生达味(Davide Taurozzi)表示:“目前,塑料污染问题还没有全球性的解决方案。考虑到这一点,认识到塑料污染的几个积极方面也很重要。”
其中,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沉积在沿海湿地中的塑料物质可能促进初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定居,这些生命形式是食物链的基础,进而可以支持高等生物的繁殖。
“我们的出发点是研究沿海湿地中的大型塑料(尺寸大于 5 厘米的塑料物品)是否可以作为小型无脊椎动物定居的额外基质”,该研究的第一作者达味解释道。
为此,研究人员将之前未暴露的聚苯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成分放置在罗马附近托雷弗拉维亚的一片湿地的表面和最深两米处,结果发现小型无脊椎动物积极地在所有样本中定居。
达味强调说:“我们所说的主动定居是指这些生物通过向塑料地点游动而到达这些地点,而不是通过风等大气因素传播。”“这表明这些生物专门选择塑料作为基质,表明它们比其他可用表面更喜欢塑料。”
闪光的不一定都是金子
“显然,这并不意味着从现在起我们必须故意向湿地排放塑料”,达味说。“我们必须时刻记住,塑料污染会造成巨大的问题”。
其中,作者提到了环境中添加剂的释放、塑料缠绕和塑料摄入。此外,大型塑料可以作为表面,小型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都可以在上面生长和发育。它们会变成基于塑料的功能性微生态系统,即塑料球。在大型塑料中发现的微生物中,病毒和细菌最令人担忧。”
达味表示:“风和水流可以将大塑料带到很远的地方,可能会将病原体带到以前没有病原体的地区。这可能会带来有害影响,因为一些从未接触过这些病原体的物种可能缺乏对抗这些病原体所需的免疫防御能力。”
此外,大塑料转移可以将入侵物种带入新的生态系统。入侵物种是外来生物,它们会对新环境造成生态破坏,对当地生物产生负面影响。
大塑料和微塑料
大塑料也能分解成更小的碎片。当这些碎片小于 5 毫米时,它们被称为微塑料。
达味警告说:“由于微塑料体积极小,而且我们目前在工程和生态知识方面存在局限性,因此目前不可能从环境中清除它们。”
然而,即使理论上可以去除(例如大塑料的情况),环境中这些物质的数量也非常庞大,因此无法提取。
未来展望
达味强调说:“我们的研究是同类研究中的首例。这是首次有人研究湿地中的原生大塑料定植。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评估小型无脊椎动物如何不仅在塑料材料上定居,而且在木材或植物等天然基质上定居,”此外,作者认为将他们的研究结果与在不同环境中进行的类似研究进行比较会很有用。
达味总结道:“我们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但我们的目标始终是防止和避免污染。这对于湿地等敏感的生态系统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