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教宗讲道】|在基督的逾越奥迹中,一切都可以成为恩宠

108日周三,教宗良十四世在圣伯多禄广场举行公开接见活动。在教理讲授中,他分享说:

亲爱的弟兄姐妹们,上午好!

今天,我邀请大家反基督复活的一个令人惊讶的方面:的谦卑。如果我们回顾福音的记载,就会意识到,复活的主并没有做出什么引人注目的举动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门徒们的信仰之中没有在天使的簇拥下显现,没有做出惊人的神迹,也没有发表庄严的演说揭示宇宙的奥秘。相反,祂是以一个普通旅人的姿态悄然出现的像一个饥饿的人请求分一些食物一样(参路24:15, 41)。

玛利亚·玛达肋纳误以为是园丁(参若20:15)。厄玛乌的门徒以为是个陌生人(参路24:18)。伯多禄和其渔夫以为只是一个过路人(参若21:4)。我们原本期待过特效、大能的标记、令人信服的证据。但主并不寻求这些:更倾向于使用贴近日常、平实无奇、共享一餐这样的语言。

弟兄姐妹们,这段话蕴含着一个重要的信息:复活不是一场戏剧性的轰动事件;它是一种无声的转变,让每一个人的举动都充满了意义。复活的耶稣在门徒面前吃了鱼:这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而是证明了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历史、我们的关系并非一个可以丢弃的外壳。它们注定要达至生命的圆满。复活并不意味着变成飘忽不定的灵魂,而是进入与天主以及我们的弟兄姐妹们更深的共融,进入一个被爱所改变的人性。

在基督的逾越奥迹中,一切都可以成为恩宠。即便是最平凡的事:吃饭、工作、等待、料理家务、帮助朋友。复活并没有将生命从时间和辛劳中移除,而是改变了其意义和韵味。每一个怀着感恩与共融中做出的举动,都预示着天国的到来。

然而,有一个障碍常常阻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认出基督的临在:那就是认为喜乐必须免于痛苦。厄玛乌的门徒悲伤地行走,因为他们曾期望一个不同的结局,期待着一位未曾经历过十字架的默西亚。尽管他们听说坟墓已经,但他们仍无法展露笑容。但是耶稣与他们同行,并耐心地帮助他们理解,痛苦并非承诺的否定,而是天主彰显祂爱之深度的途径(参路24:13-27)。

当他们最终与他一同坐在桌旁开始擘饼时,他们的眼睛开了。他们意识到,他们的心早已是火热的,尽管他们自己不知道(参路24:28-32)。这是最大的惊喜:发现尽管心灵已被幻灭和疲惫所侵蚀,总有一块活生生的余烬,只等待被重新点燃。

弟兄姐妹们,基督的复活教导我们,任何充满失望或罪恶的历史,都不会因此而失去希望的可能。没有跌倒是一蹶不振的,没有黑夜是永恒的,没有创伤是注定永远无法愈合的。无论我们感到多么遥远、迷失或不配,都没有任何距离能够熄灭天主之爱那永不止息的力量。

有时我们以为,上主只在默想或神修热忱的时刻临于我们,那时我们会觉得自己配得上主的眷顾,认为上主只在我们的生活显得井然有序、光明灿烂时,才来探访我们。然而,复活的恰恰在最黑暗的时刻与我们相伴:在我们的失败中,在我们破裂的关系中,在日常压在我们肩头的挣扎中,在使我们气馁的疑虑中。我们的一切,我们存在的任何一部分,没有一样是与无关的。

今天,复活的主与我们每一个人同行,伴随我们踏上各自的旅途——既有工作与奉献的旅程,也有痛苦与孤独的旅程——以无限的温柔,请求我们让温暖我们的心。他不会大声地强行施加影响;他不会立刻要求我们认出耐心等待那一刻,我们的眼睛打开,看到他那亲切的面容时,这面容能够将失望转化为充满希望的期待,将悲伤转化为感恩,将听天由命转化为希望。

复活的只渴望彰显自己的临在,成为我们旅途上的伴侣,并让我们坚信的生命比任何死亡都更为强大。那么,让我们祈求获得这样的恩宠,能够察觉到谦逊而低调的存在,不要期望一种毫无考验的人生,去发现每一个痛苦,只要被爱所占据,就能成为共融之地。

因此像厄玛乌的门徒一样,我们也能怀着火热的喜乐之心回到我们的家中。一种单纯的喜乐,它不会抹去伤痛,却能照亮它们。这种喜乐源自于一种确定感,即主依然活着,与我们同行,并让我们在每一刻都有重新开始的可能。

——宗座新闻室网站英文文稿+本台翻译

 

Daily Program

Livesteam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