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问神父】327|弥撒中的“静默”

问题:神父您好,我留意到神父在举行弥撒的过程当中,有的时候会停下来静默一会儿。请问这些“静默”的时刻是必要的吗?礼仪中为什么会安排这些静默的时刻呢?谢谢!

方济神父:

这位提问问题的听众观察得很仔细。弥撒中确实有一些部分是需要稍微停顿、静默的。前教宗本笃十六世在2012年1月24日发布了46届世界传播日文告,主题是“静默和言语:福传之路”。在这篇文告里,教宗就提到:静默是传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没有静默,内容丰富的话语就不能存在。 可以说,“静默”确实是神圣礼仪中的一部分。就像我们平常和朋友在谈话的时候,会有停顿一样。两个好朋友在深入的交谈当中,甚至可以互相不说话。在静默当中,他们就已经进行了沟通,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在神圣的弥撒礼仪当中,我们通过有形可见的礼节,与无形但真实的天主相遇。“静默”相帮我们揭去表象或杂音的布幕,带领人心能够直达事物的真相;也可以穿越噪音,听见天主的声音。

首先,在念“忏悔词”的时候,主祭神父会说“各位教友,现在我们大家认罪,虔诚地举行圣祭”,随后静默片刻。在这一短暂的静默时刻里,参礼的信友在心内反思自己的过错,并祈求上主的宽恕,好能堪当参与神圣的礼仪。它是信友向上主的呼号,并祈求上主怜悯的表达。

然后,主祭神父在诵念“集祷经”前会有静默的时刻。神父会以“请大家祈祷”开始,随即稍微静默片刻。这一句“请大家祈祷”是一个邀请,是对所有在场参礼的人的邀请。通常在这时,神父会在心里默默说下奉献此台弥撒的意向。因为它是一个邀请,所以全体会众也应静默片刻,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是站在天主台前,并在心中提出自己的意向。可以在心里问一下自己:“我要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来参与这台弥撒?是感恩或是求恩?若是求恩,祈求什么样的恩典?为谁来求?”在这里呢,我们所怀的意向越具体越好。这会帮助我们避免麻木地、习惯性地参与弥撒。在静默之后,主祭神父会诵念“集祷经”(collecta)。这一篇祷词既说明了所举行的庆典的特性,又将我们所怀的意向呈献给天主。

在《弥撒经书总论》的第56号当中提到,“圣道礼仪”的举行方式“应以有助于‘默想’的方式来举行。因此,应避免任何有碍收敛心神的仓促方式。”圣道礼仪包括的主要内容就是读经和讲道。弥撒中的读经,是天主向我们发言说话,所以在诵读的时候要声音大小适中,语速不宜太快,确保参礼的每个人,尤其是老年人,都能听得见,听清楚。这个时候,所有的参礼者保持着安静的氛围,静默的态度,是为了让我们的心灵达到与天主的契合。我们的耳朵听天主圣言,在心里默想,产生共鸣。在第一篇与第二篇读经后,以及在讲道后都应当有短暂的静默。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所有参礼的人都能成为圣言的领受者,都能默思天主的话语,并且使之进入到生命深处。同时,这样也是为了帮助参礼的人,在后面的弥撒礼仪中,比如“信经”、“信友祷词”,还有“感恩经”里,对天主的赞美能不断地上升、深入,真正地在领圣体时达到与耶稣的合一。

还有一处“静默”时刻就是在领圣体之后。这一处的静默很容易理解,我们已经领受了主耶稣的圣体,欢迎祂到我们心里来,所以要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恭恭敬敬地感谢圣体,与耶稣密切交谈。而在分送完圣体之后,主祭神父也可以斟酌情形,与信友一同默祷片刻。这是信友们个人向天主表达赞颂谢恩的时刻。 

总结一下,“神圣的静默是庆典的一部分,应在指定的时刻加以遵守。其性质按庆典的不同时刻而有所不同:在忏悔礼及祷词前,是要每人收敛心神;读经或讲道后,是为简扼地默想所听到的圣道;领受共融的圣事后,是让各人能在心中赞美并祈求天主。举行弥撒前,在圣堂、祭衣室(sacristia)、更衣厅(secretario)及四周围保持静默是值得称赞的,好让大家预备心灵,虔诚及合宜地参与圣礼。”(《弥撒经书总论》#45)

 

 

Daily Program

Livesteam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