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教新闻】|教宗良十四世第40届普世青年节文告
亲爱的青年朋友们!
在我首次以教宗的身分向你们致意之际,我想向你们说一声:“谢谢!”感谢你们在青年禧年庆典时莅临罗马,以你们的临在带给全教会喜乐;也感谢世界各地透过祈祷与我们相联的青年们。那是一个更新信仰热火、分享心中望德的珍贵时刻。为此,我们要使那时刻并非仅是一场单独的活动,而是成为你们每一位在信仰生活上向前迈进的一步,并持续鼓励着你们为信仰作见证。
这也正是我们将于11月23日基督君王节所庆祝的本届世界青年日(普世青年节)的核心动力,其主题为:“你们也要作证,因为你们从开始就和我在一起”(若15:27)。我们作为一个怀着希望的朝圣者,借着天主圣神的力量,装备自己成为基督勇敢的见证人。让我们开始这趟旅程,迈向2027年在首尔举行的国际级世界青年日。为此,我愿以两个重点陪伴你们默想“见证”的意义:我们与耶稣的友谊——这是从天主所领受的礼物,以及我们在社会里投身于缔造和平的使命。
朋友——因此是见证人
基督徒的见证源自于与上主的友谊,真实经验到那为救赎众人而受难并光荣复活的主。这份见证,不能混淆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宣传,而是人内心改变的开始,使人关注社会。耶稣选择称门徒为“朋友”。祂向他们显示天国,邀请他们与祂同行,成为祂的团体,并派遣他们去宣讲福音(参阅:若15:15~27)。因此,当祂向我们说“作我的见证人”时,祂也肯定我们为祂的朋友。祂完全了解我们是谁,以及我们为什么在这里:祂了解你们青年人的心,了解你们对不义的不平、对真理与美的渴望、对和平与喜乐的追寻。祂以友谊亲自陪伴、聆听、激励、引导你们,召叫你们迈入崭新的生命。
耶稣的目光就在我们前方,祂始终都寻求我们的益处(参阅:谷10:21)。祂不是要我们成为祂的仆役,或某个政党的活跃分子,而是要我们以朋友的身分与祂在一起,使我们的生活因这份友谊而更新。见证就自然地从这份独一无二的友谊所带来的喜悦与亲近中产生。这份独特的友谊使我们与天主共融;这份信实的友谊使我们重新发现自身以及他人的尊严;这份永恒的友谊是死亡也无法摧毁的,因为它源自那死而复活的上主。
让我们反省圣若望宗徒在第四部福音结尾所传递给我们的讯息:“为这些事作证,且写下这些事的,就是这个门徒,我们知道:他的作证是真实的”(若21:24)。福音先前所有的叙述总结为“见证”,充满感恩与惊叹,这是出自一位从未透露姓名、却自称为“耶稣所爱的”的门徒。这称号反映出一种关系:它不是个人的名号,而是与基督之间那亲密连结的见证。这正是圣若望宗徒所重视的:成为主的门徒并感受祂的爱。由此我们明白,基督徒的见证是在信德与爱德中与耶稣同在所结的果实;在耶稣内,我们找到人生的救恩。圣若望宗徒所记载的,也包含你们在内,亲爱的青年们:基督邀请你们跟随祂和坐在祂身旁,好能倾听祂的心,亲近并分享祂的生命!你们每一位都是祂“所爱的门徒”;正是由这份爱展现出为祂作见证的喜乐。
另一位为福音勇敢作见证的人,是耶稣的前驱洗者若翰;他来“是为作证,为给光作证,为使众人藉他而信”(若1:7)。尽管他在民间颇有声誉,他却深知自己只是一个指向救主的“声音”,因此,他呼喊说:“看,天主的羔羊!”(若1:36)。当时他便明白自己的身分。他的榜样提醒我们:真正的见证人不追求成为舞台的中心,也不强迫他人追随自己。真正的见证人谦卑而开放内心,尤其能超越自我——也就是摆脱成为众人注目焦点的心态。因此,他们能自由地倾听、理解,也能在任何人面前说出真理,即使是在拥有权势的人面前。从洗者若翰身上,我们学到基督徒的见证既不是推销自己,也不是对我们灵性、智慧或道德能力的褒扬。真正的见证,是在耶稣显现时认出祂并指向祂,因为祂是唯一能拯救我们的那一位。洗者若翰在罪人中认出耶稣,看见祂融入于普遍的人类中。为此,教宗方济各屡屡强调:若我们不走出自我与舒适圈,若我们不靠近那些贫困和感觉自己被排除于天国之外的人们,我们便无法遇见基督,也无法为祂作见证;我们会失去接受福传与福传那份甘甜的喜乐。
亲爱的朋友们,我邀请你们每一位继续在圣经中辨识耶稣的朋友与见证人。在阅读福音时,会发现他们都是在生活中,藉着与基督真实的关系发现了生命真正的意义。事实上,我们内心最深处的疑问不会因为毫不中断地滑手机而被倾听或解答;手机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却让我们身心疲惫,内心空虚。若我们将内心最深处的疑问局限在自己内心或狭隘的圈子里,我们就无法走向远处。只有当我们愿意跨出自我,才能实现我们内心真实的渴望。
见证人——因此是传教士
故此,亲爱的青年们,在圣神的助佑之下,你们便能成为基督在世上的传教士。你们的许多同侪正面临暴力,被迫拿起武器、与心爱的亲人分离、被迫迁徙或逃亡。也有许多人缺乏教育与生活所需的基本资源。而他们都与你们一样,正在寻找生命的意义,但在寻找中并没有安全感;他们也承受着社会与工作上日益沉重的压力,面对家庭危机的困难,感受发展机会受限的痛苦,甚至为过往犯下的错误而懊悔。你们可以支持其他年轻人,与他们同行,并向他们指出:天主在耶稣内已亲近每一个人。正如教宗方济各时常提醒我们的:“基督以行动显示了天主的亲近、怜悯和温柔。”(《祂爱了我们》通谕,35)
当然,为信仰作见证并非易事。在福音中,我们常见到群众对耶稣既有接受,也有拒绝,呈现出明显的张力:“光在黑暗中照耀,黑暗决不能胜过祂”(若1:5)。同样地,作为门徒暨见证人,也会亲身经历被拒绝,甚至遭受暴力行为的反对。上主并未隐瞒这一痛苦的现实:“如果人们迫害了我,也要迫害你们”(若15:20)。然而,这恰好成为实践最高诫命的机会:“你们当爱你们的仇人,当为迫害你们的人祈祷”(玛5:44)。这也正是自教会初期以来,殉道者们以生命所实践的见证。
亲爱的青年们,这些并非只是过去的历史。直至今日,在世界许多地方,基督徒与善心人士仍遭受迫害、欺骗与暴力。或许这样的痛苦经验也曾在你们身上留下痕迹,使你们一度被诱惑,想以牙还牙,采取攻击性的态度回应那些反对你们的人。但我们要记得圣保禄的睿智劝勉:“你不可为恶所胜,反应以善胜恶。”(罗12:21)
所以,你们不要气馁:就像众圣人一样,你们也蒙召在面对困难与阻碍时要以望德坚忍不拔。
兄弟情谊作为和平的纽带
基督的友谊乃是在我们内心圣神的恩赐,一种具有兄弟情谊的生活方式也就从中流露出来。那些与基督相遇的青年,无论走到何处,都带来这情谊的“温暖”与“味道”,凡与他们接触的人,也会被吸引进入一个崭新而深远的境界,这境界由无私的亲近、真诚的怜悯以及纯真的温情所构成。圣神使我们能以崭新的眼光看待邻人:在每一个人身上,我们都能看见弟兄姐妹的影子!
在我们心中的基督友谊激励我们作出兄弟情谊与和平的见证,使我们摆脱冷漠与灵性生活的怠惰,帮助我们克服封闭的心态与猜疑。我们的见证也使我们互相联结,驱使我们共同投身于不同的社会服务,从志工到使“政治有爱”的活动,以建立人人皆可共享的崭新生活条件。你们不要跟随那些利用信仰言论制造分裂的人;相反地,你们应该组织起来,为能消除不平等的现象,促进立场两极化和受压迫群体的和解。为此,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倾听内心天主的声音,克服自私,成为积极缔造和平的工匠。这份和平,是复活主所给予的恩赐(参阅:若20:19),将透过那些心怀圣神的见证人,使其在世上得以彰显。
亲爱的青年们,面对世界的苦楚与盼望,让我们将目光专注在耶稣身上。当祂在十字架上受难时,将童贞圣母玛利亚托付给若望为母亲,也将若望托付给她为儿子。这份至高无上的爱的礼物,是给每一位门徒,也是给我们每一个人。我邀请你们接纳这份与圣母玛利亚——满怀挚爱与谅解的母亲——的神圣连结,并特别透过诵念玫瑰经来培养这份关系。如此,在生命的每一个情境中,我们都将体验到自己从不孤单,因为我们始终都是蒙天主所爱的儿女、被祂宽恕、并受到祂鼓励。让我们以喜乐的心为这一切作见证!
教宗良十四世
梵蒂冈,2025年10月7日,玫瑰圣母纪念日
(天主教会台湾地区主教团 恭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