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明头条】|对话——前进之路:希望的朝圣之旅

亚洲各地的天主教团体正准备迎接一个重要的更新时刻,因为“希望的朝圣之旅”将于 2025 年 11 月 27 日至 30 日在马来西亚槟城举行。这次聚会被视为一次跨越大陆的交流之旅,它着重强调了我们这个时代最紧迫的牧灵优先事项之一:与宗教、文化和信仰传统进行对话。

在一个日益相互联系却又日益分裂的世界里,本次会议邀请与会者重新发现对话,不仅将其视为一种策略,更将其视为教会的一种方式,一个朝圣的教会,以博爱和希望的精神聆听、相遇并与所有民族同行。

亚洲:一个多元化的地区

亚洲是世界上宗教多元化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这里不仅是印度教、佛教、qí耆那教和锡克教等主要全球宗教的发源地,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琐罗亚斯德教和巴哈伊教的传入也进一步丰富了其精神图景。数千年来,这些宗教传统的教义、实践和世界观塑造了南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多元宗教交融的格局至今仍在塑造着该地区人民的身份认同和日常生活体验。

在当今世界,南亚多元化的精神已具有全球意义。随着前所未有的移民和文化交流,世界各地的社会如今都呈现出该地区长期以来特有的宗教多样性。正是在此背景下,基督徒群体需要深入思考如何才能真实而有意义地践行信仰。

我们的时代与跨宗教对话

《我们的时代》(Nostra Aetate)是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关于教会与其他宗教关系的宣言,由教宗保禄六世于1965年颁布,标志着教会与其他信仰传统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转变。该文件申明“天主教会不拒绝这些宗教中任何真实和神圣的事物”,并承认真理和圣洁并非局限于任何单一传统,而是可以在人类真诚寻求神圣的任何地方遇到。这一愿景与南亚的哲学和精神遗产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终极真理与通往神圣之路

基督教哲学教导说,一切真理都包含于终极真理——天主之中。圣奥斯定强调天主永恒不变的真理是万物的基础,而圣多马斯·阿奎那则认为神圣真理是所有较小真理的源泉。安色莫和现代思想家既强调神圣真理的无限性,也强调人类理解它的有限性。同样,印度教思想将梵(Brahman),即无形永恒的存在之源,视为所有有限真理都包含其中的绝对实在。这两种传统都肯定存在一个单一的、超越的终极真理,而基督教则宣称这一真理在耶稣基督身上得到了完全的启示,耶稣基督体现了智慧、爱和慈悲。

宗教可以被理解为指引人类走向神圣临在的地图,而灵性则是真诚自由地行走于这条道路上的人生旅程。与其他信仰的真诚对话能够深化基督徒的身份认同,展现天主的恩典如何在每个人寻求意义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耶稣基督作为真理的最终启示,指引着我们与所有民族的交往(若 14:6)。

呼吁对话

在这个神学基础上,南亚的基督徒生活在与充满活力的文化和宗教的不断对话中展开。这种契约的特点是一种探索的精神,一种持续不断的相互给予和接受的过程,以辨别真理的火花,这些火花通向在基督里为基督徒完全揭示的终极真理。

教会的教义正式确立了这一承诺。《教会对非基督宗教态度宣言》(Nostra Aetate敦促信友们与“其他宗教的信友进行对话与合作”,以“承认、维护和弘扬”他们彼此之间所拥有的“精神和道德上的美好事物”。

教宗方济各在《众位弟兄》通谕中进一步强调,对话、互助合作和相互理解的文化对于构建一个更加友爱的世界至关重要。

对话的四重模型

基于这一愿景,教会认可四种互补的对话形式:

  1. 生活对话——日常亲切交流
  2. 行动对话——为正义与和平而合作
  3. 神学交流对话——探索彼此的智慧
  4. 宗教体验对话——在适当的时候分享祈祷和默想

这些形式体现并深化了南亚文化中错综复杂的相互联系。

相遇:亚洲的基督教之路

归根结底,在南亚这样一个精神底蕴深厚、文化底蕴复杂的地区,真正的基督徒生活不可能孤立或封闭。以谦卑、彼此尊重和真诚寻求真理为根基的对话,成为福音得以实践和宣扬的基石。

与周围的宗教和文化进行深入交流并不会削弱基督教信仰,反而会净化、丰富和强化它。基督徒通过接纳邻舍的智慧、疑问和愿望,更充分地参与到天主对全人类的普世关怀之中。

在南亚,有意义的基督徒生活不是在退缩中实现,而是在相遇中实现;不是在怀疑中实现,而是在团结中实现;不是在僵化的界限内实现,而是在共同迈向真理圆满的朝圣之旅中实现。

朝圣教堂

当我们反思南亚丰富的精神遗产以及教会日益深化的相遇承诺时,我们怀着新的期待展望“希望的朝圣之旅”。这趟朝圣之旅不仅仅是一场活动,它更是一个邀请,邀请我们以谦逊和对真理的真诚追求为基础,开辟新的、富有创意的跨宗教和跨文化对话之路。

愿这段旅程激励亚洲教会成为一个更加充满朝圣精神的教会,与不同信仰的人们携手同行,共同建设一个未来,相互尊重、合作和共同的人性照亮了通往持久和平和天主真理圆满的道路。

Daily Program

Livesteam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