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明头条】| 科赫枢机:教宗的首席权是服务,以共议方式来履行

伯多禄继承人的职务已不再被其他教会视为只是一个问题,而是对教会的性质及其在世界上的使命进行共同省思的契机。首席权必须以共议的方式来行使,而共议性则需要首席权。

6月13日,圣座促进基督信徒合一部部长科赫(Kurt Koch)枢机解释于当天公布的《罗马主教》大公文件,并接受圣座传播部编辑主任托尔涅利(Andrea Tornielli)的采访。

枢机,能为我们解释这份文件谈的是什么,它是如何诞生的,其目的是什么?

这份题为《罗马主教》的文件是一份研究报告,综合了在首席权与共议性主题上近期的大公进展。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圣若望保禄二世在《愿他们合而为一》通谕中向所有基督徒发出的邀请,即“显然要一起”寻找“能够实现爱的服务且得到彼此承认” 的罗马主教牧职的形式。

本笃十六世教宗和教宗方济各也多次重申了这项邀请。文件概括了对这项邀请作出的30几个回应,以及对相关主题的50多份大公对话报告。2020年,促进基督信徒合一部纪念《愿他们合而为一》通谕颁布25周年,将之视为总结这项讨论的一个时机。以同道偕行为题的世界主教会议的召开证实了这项计划的重要性,它能为同道偕行进程中的大公幅度作出贡献。

在《愿他们合而为一》通谕(1995年)中,若望保禄二世表示乐于讨论罗马主教履行首席权的形式。这30年来走过了怎样的历程?

首席权的问题在近几十年来几乎所有的大公对话中都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我们的文件标示出讨论的进展,并凸显神学对话的事实和对通谕的回应都在证实讨论中具有一种崭新和积极的大公精神。这种新气象表明在基督徒共融中建立的良好关系,也就是 《愿他们合而为一》通谕所称的“重新找到的兄弟友爱”关系。

可以说,大公对话显示出它是讨论这一敏感议题的适当场所。在大公努力的结果往往被认为微不足道或无足轻重的时代,神学对话的成果证实了其方法论的价值,即“显然要一起”进行省思。

阅读这份文件,看到在不同的大公对话中关于首席权必要性的共识有所增长,这尤其令人震撼。这是否意味着对其他基督信仰教会而言,罗马主教的角色不再只被视为合一的障碍?

1967年,保禄六世表示,“教宗[......]无疑是大公合一道路上的最大障碍”。然而,50年后的今天,翻阅对话文件和对《愿他们合而为一》通谕的回应,就会发现对于整个教会的首席地位问题,尤其是罗马主教的牧职,已不再只被视为一个问题,而是对教会的性质及其在世界上的使命进行共同省思的契机。

此外,在我们这个全球化的世界中,毫无疑问,对于需要一种普世层面的合一职务的意识在增长。现在提出的问题是,如何就履行这一被若望保禄二世称为“爱的服务”的职责达成共识。

在教会两千年的历史中,行使首席权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哪些进展才能使这种行使权力的方式也为至今仍与罗马不圆满共融的其他教会所接受?

当然,行使伯多禄牧职的方式随著时间的推移也在演变,这取决于历史环境和新的挑战。然而,在许多神学对话看来,第一个千年所尊奉的共融原则和模式仍然是未来重建圆满共融的典范。第一个千年的某些准则已被确定为普世层面所认可的履行合一职责的参照点和灵感的来源。

尽管第一个千年是决定性的,但许多对话都承认,它不应被理想化,也不应被简单地再现,因为第二个千年的发展不容忽视,这也是因为普世层面的首席地位该当回应当代的挑战。无论如何,行使首席权的新方式终究必须与服务相一致,以服务为模式。权力与服务紧密相连。

对于整个基督信仰教会行使伯多禄首席权,是否有可能为将来设想一种众人都能接受的形式,包括与教宗管辖的拉丁教会分离的部分?

事实上,一些大公对话建议应更明确地区分罗马主教的不同职责,尤其是在西方或拉丁教会内可被称作教宗的宗主教职责与他在所有教会共融中,行使合一的首席权,包括西方和东方的教会在内。

此外,这些对话也强调,需要将罗马主教的宗主教和首席地位与其作为国家元首的职能区分开来。将重点放在教宗在其特定教会,即罗马教区行使的职权上,这有助于凸显与主教弟兄们分享他的主教牧职,教宗方济各特别强调这一点。

这份文件公布时,天主教会正走在以众议精神为主题的同道偕行的道路上。在共议性与首席权之间有哪些联系?

大多数的回应和对话文件都明显一致认为,在教会各个层面,即地方、区域,甚至普世层面,首席地位与众议精神是相互依存的。因此,首席权必须以共议的方式来履行,而共议性也需要首席权。关于这些,我们部会也安排了题为“聆听东方和聆听西方”的研讨会,听取不同基督信仰传统对共议性和首席权的看法,作为对同道偕行进程的贡献。

在首席地位上走出的决定性一步,是关于罗马主教以宗座名义发言时的不可错误性的信理,以及他对教会的管辖权。您能否告诉我们,依照梵二会议和在大公行程上取得的成果,能对梵蒂冈第一届大公会议作出新的解读和理解?

当然,一些对话致力于根据梵蒂冈第一届大公会议的历史背景、目的和接收情况,对其进行解释。由于梵一会议确定的信理受到历史环境的重大影响,对话中建议天主教会寻找忠于原意的新的表达方式和词汇,将它们放入共融的教会学内,并适用于当前的文化和大公运动环境。因此,有人谈到对梵蒂冈第一届会议的训导进行“重新接收”,甚至是“重新表述”。

——文本来源:梵蒂冈新闻网,有改动

Daily Program

Livesteam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