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教新闻】| 独家专访:从AI研究员到教宗府的讲道神师

帕索里尼神父(Roberto Pasolini)曾是一名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学者,后来成为方济方济各加布遣会士,并于 2024 年 11 月被任命为教宗府讲道神师。在接受采访中,他谈及了自己的灵修历程——从在米兰地铁中的皈依,到站上梵蒂冈的讲坛。在数字时代,他分享了自己的信念,说:人可以选择保持为人,或变得像机器一样。

借着福音,回教会

问题:能谈谈您信仰的旅程,以及您为何选择在修会中奉献自己给天主吗?

帕索里尼神父:
我的故事与许多在1970年代出生的意大利人相似:一个至少在文化上是天主教的国家。我像同龄孩子一样接受信仰启蒙。但在 15、16 岁时,我远离了堂区,因为当时的基督徒团体无法给我青春期心里真正渴望的刺激与答案。我并没有成为无神论者。我认为成为无神论者甚至需要更多的“信仰”:无神论的立场非常理智、非常抽象。当时我对知识的态度非常科学——我的专业是数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我更在追寻生命奥秘的理性解释。但我也热爱音乐、小说与书籍。因为我感到生命的意义不能只由科学来概括。

经历多年在各个方向上的探索,在22岁左右,我偶然在去上学的地铁里重新开始读福音。当时我每天买的报纸里刊登《玛窦福音》中的一个章节。于是在某个早晨——不知是巧合还是天意——我又开始读起福音。当时我正经历一段艰难时刻,年轻人往往更深地感受到生命的痛,而那段经文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


发现方济会的

:这次意外的福音重逢,是一次立即的皈依是一个缓慢的内在旅程?

帕索里尼神父:
此次经历之后,我决定把四部福音读完,然后把整个圣经也通读一遍。这便重新点燃了我亲近基督徒团体的渴望。那仍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团体。但我现在可以看出:在这一份贫穷中,那里有死而复活的基督的奥迹。

通过接触穷人、志愿工作和服务他人,我愉快地重新发现了基督徒生活的滋味。这一直持续了三年,直到我开始思考如何更彻底地活出这种生活。

虽然当时我已订婚,但我意识到自己已不再渴望婚姻道路,便结束那段关系,开始往不同的方向寻找。直到某一个晚上,我读到了圣方济各的著作。回家的路上,我泣不成声,被深深地震撼。后来,我拜访了位于米兰城中的方济会士。

经过多次会面与分辨,我确信自己的人生道路已经显明了。我完成了人工智能的论文,然后向教授们宣布我要加入修会。我找到了一个新世界、一种新的话语。这比之前找寻的一切都更重要。我认为这是一个能拯救世界的真理,我渴望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去为此服务,并与他人分享。


讲道由内而发

:您的旅程最终让您成为向教宗和罗马教廷讲道的人。您如何看待这项灵修责任?

帕索里尼神父:
讲道本身就是一项重大使命。一方面,世界期待着天主的话语;另一方面,人总有可能不恰当地传播福音,或是太严厉,或是太温柔。

今天的挑战便是:以一种既忠于传统、又富有创造力的方式宣讲天主的奥迹,使之与当今的感受力对话。即使在教宗和枢机面前,我也努力做到这一点,不让自己过度意识到听众是谁。

我努力保持做自己。这是教宗方济各给我的建议:不要让职位左右你,继续做你被选中来做的事。许多人升到高位后,会改变语气,失去自发性。

相反,我努力避免这种陷阱,同时也更认真准备:我必须写讲稿并送交传播部审核,这需要更高的严谨度。我也更常阅读教宗的著作,并关注当下的社会议题。

我认为,对讲道者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把资讯用漂亮的方式重复一遍”。未来人工智能很快就会做到这些:ChatGPT 能写出美丽的讲道词!但真正重要的是:让话语先经过你的心,对自己先讲一次,再从自己的感受力向他人宣讲。


AI帮助重新认识自己

AI最终取代人类沟通的前景不会令人恐惧

帕索里尼神父:
我相信,AI会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何为人”,那一点点、只有人能做到,却常常没去做的东西。

我们常常一整天都在做一些电脑也能做的事,而其中只有1%是真正来自于人性,就是我们的感受、深刻的感情。

我相信我们之所以如此疲惫,是因为我们已经有点活得像电脑:做太多事,一个接一个,却从不真正“临在”。我们行动是因为“必须行动”。

很快,大部分事情都能由电脑完成,这反而会逼我们问自己:今天,我选择把心与爱放在哪里?

如果人不够谨慎,便会被人工智能压倒。但如果我们展现一点“灵修智慧”,就能选择把电脑能做的事交出去,而我们自己把敏感、爱、对他人的专注放进我们真正要做的事中。

举个例子:今天,人工智能可以写出一篇重要的文本。这没有问题。关键是,当我必须在众人面前朗读它时,我能把它转化成人性的行动。我能与观众有目光的相遇,能选择语调和重点。

所以我们永远是自由的:自由保持为人,或自由变成像机器。
我们必须“关切”未来,但不需“恐惧”。因为恐惧从来不会引导我们走向好的方向。


以“外来者”的自由选择主题

:在为梵蒂冈准备将临期与四旬期讲道时,您可以自由选择主题吗?

帕索里尼神父:
是的。我最近见了教宗良十四世,并询问他是否有要求。他给了我完全的自由。这正是教宗府讲道神师的使命:按照自己的感受力,选择可能对教宗和枢机们有益的主题。

因此,讲道神师不属于教会的层级结构。他从外面来,有点像宫廷里的吟游诗人。他不是来逗笑大家,而是给大家一些思考的默想,然后离开。


教宗:倾听者与凝聚者

:在与十四世教宗的会面中,您对他的个人和灵修风格有什么体会?

帕索里尼神父:
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他非常善于聆听。他花了很多时间与我交谈,想真正认识我。我相信他正处在深入聆听教会的阶段。他不会匆忙做决定,因为他想先真正听见。依我看来,这是他极大的智慧。

更何况,他继承的是一个激起教会许多活力的,非常有魅力和热情的教宗方济各的任期。现在我们需要时间,让前任教宗的灵性挑战沉淀下来,使我们能平静地分辨未来的方向。我认为教宗良十四世首先想要避免世界上、教会内的各种极化继续撕裂基督徒团体的结构。他希望凝聚天主子民,而不是让他们永远分成两派对立。


延续教宗方济各的方向

:您认为今日的罗马教廷最迫切的议题是什么?

帕索里尼神父:
我认为第一点正是教宗良已经关注的:避免教会内部的分裂。另一重要点是教宗方济各在《众位弟兄》(Fratelli tutti)通谕中强调的:教会对世界的服务使命。

今日教会的任务,是保持忠于自身、保存身份,但不要强求外界认可或强加自己的立场。教会应当减少自我关注,不要过度担心自身,应更多关注世界。面对困难时刻,不是要封闭自己,而是像医生一样关注他人。


当下的重要主题

:您已经计划好将临期讲道的主题了吗?

帕索里尼神父:
我希望从“等待”这一将临期的典型主题出发:等待不是被动、不行动,而是灵性且勤勉的智慧。

我们正处在深刻的转变期,包括教会层面。未来教会的面貌需要时间才能显现。因此,我想构思三篇默想,帮助我们重新诠释“等待”为希望的时期。

今年我们也接近禧年的尾声。因此主题可能是“希望的守护者”。在这段重新点燃基督徒希望的时期之后,我们要继续怀信心。我们要学习等待——不是被动地等待天主从天上降下恩宠,而是积极而充满信赖的等待。

若面对一群年轻无神论者……

问:如果您的听众不是罗马教廷,而是一群年轻的无神论者,您会说什么?

帕索里尼神父:
我可能会先表达一种平安的祝愿,但不会以宗教的方式来谈论。我会试着用一种能让他们感受到我遇见他们、愿意与他们对话的喜悦的方式来表达。

我多次与非信徒对话过。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永远不要替他们假设问题并给予答案,而是努力理解他们真正的问题,那藏于他们内心深处的问题。

——原文取自“Aleteia”网,由“真理文化”翻译+编辑

Daily Program

Livesteam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