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教宗讲道】| 只有懂得深爱真相的人,才会接受被背叛的伤痛

8月13日,星期三,教宗良十四世在圣保禄六世大厅举行公开接见活动,继续以“耶稣基督——我们的希望”为主题进行禧年的教理讲授。“耶稣的受难”:门徒的背叛。“难道是我吗?”(谷14:19)在教理讲授中,教宗分享说:
亲爱的弟兄姐妹们:
让我们继续在福音学校里的旅程,跟随耶稣的脚步和祂一起渡过生命中最后的日子。今天,我们将会停留在一个亲密且具戏剧性,却又非常真实的场景里。在逾越节晚餐时,耶稣透露说十二门徒中的一个将要出卖他:“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你们中有一个与我同食的要负卖我。”(谷14:18)这是多么有力的言辞。耶稣说这些话并不是为了谴责,而是要表明一个事实:真正的爱,要有真理的偕同。此时,之前精心准备的晚餐厅却突然充满了痛苦的静默、疑问、怀疑和脆弱。因为最亲密的关系被背叛的阴影所笼罩,这是一份我们每人都感同身受的痛苦。
然而,耶稣谈到将要发生的事情的方式却是令人惊讶的。祂并没有提高嗓门,也没有指指点点,更没有说出犹达斯的名字。祂以一种能引起每一个人自问的方式来说话。事就这样发生了。圣马尔谷记载说:“他们就都忧闷起来,一个一个地问祂说:‘难道是我吗?’”(谷14:19)
亲爱的朋友们,“难道是我吗?”这一问题或许正是我们可以扪心自问的最真实的问题。这不是一个无关痛痒的问题,而是直击发现自身脆弱的门徒内心的问题。这不是一个罪人的呼喊,而是一个人的低语。因为我们经常感到想要去施予爱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也可能会去伤害他人。正是在这种意识当中,一个人的救赎之旅开始了。
耶稣在这里提出问题并不是为了羞辱门徒。祂说出实话,因为祂想救赎人灵。为了施以救援,有必要去感受:感受自己被卷入其中,感受自己无论如何都被爱着,感受那真实,却不会有最后决定权的邪恶。只有懂得深爱真相的人,才会接受被背叛的伤痛。
而门徒们的反应不是愤怒,而是悲伤。他们不是愤怒的,而是悲伤的。这种悲痛源于被卷入其中的真实可能性。如果一个人真诚地接纳这种悲伤,那么此种悲伤将会变成为皈依之地。福音中并没有教导我们要拒绝邪恶,而是把它视为一个痛苦却能带来重生的机会。
然后,耶稣加了一句使我们烦恼却又深思的话。“负卖人子的那人是有祸的!那人若没有生,为他更好。”(谷14:21)当然,这些话很刺耳,但必须正确地理解:这不是诅咒,而是发自痛苦中的呼喊。在希腊语中,“悲哀”听起来像是一种哀叹,一声“唉”,是一种表达真诚和深切同情的感叹。
我们习惯于评判他人。相反地,天主接纳苦难。祂看见罪恶,却不报复,反而为犯罪之人哀痛。“那人若没有生,为他更好。”这一句话并不是一种预先的谴责,而是一个我们每个人都能认识到的真理:如果我们否认那促使我们诞生于世的爱,借背叛使我们对自己不忠,那么我们就真正地失去了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意义,我们就把自己排除在了救恩之外。
然而,正是在那最黑暗的地方,光明并没有熄灭。相反地,它开始发光闪耀。因为如果我们认识到自身的限度,如果我们允许自己被基督的痛苦所触碰,那么我们最终都可以获得重生。信德并不会使我们免于犯罪的可能,却总是为我们提供一条出路:那就是慈悲。
耶稣并不会因为我们的脆弱而感到羞耻。祂很清楚,任何友谊都有被背叛的可能。但耶稣选择继续相信,祂继续和自己的门徒们同坐在一张桌子旁。即使是对于那要出卖祂的人,祂也没有拒绝给予自己的体血。这正是天主无声的力量:即便祂知道自己将是独自一人,却永不放弃爱的餐桌。
亲爱的弟兄姐妹们,今天我们也可以真诚地问自己:“难道是我吗?”这不是为了控告自己,而是为了在我们心中为真理留出一个空间。救恩将从这里开始。借着此种意识,我们可能会破坏自身对天主的信赖,但我们也可以成为集结信德、保护信德和更新信德的人。
最后,即便我们知道自己失败了,但天主也不会使我们失望。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所在。即使我们背叛了祂,祂也会永远爱着我们。如果我们允许自己被这种谦卑、受伤,却永远忠信的爱所触动,那么我们就能真正地获得重生。我们可以开始不再像叛徒一样,却是像永远被爱着的孩子一样去生活。
Daily Progr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