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教新闻】| 夏志诚主教:该怎样过禧年?
该怎样过禧年?
据公教报报道,香港教区辅理主教——夏志诚主教——就该怎样过禧年做出分享。以下为分享原文:
在教区层面及在堂区层面,该怎样过禧年?这样的题目,教区司铎议会和教区牧民议会已经先后讨论过两次,其中有些意见, 我认为非常值得和大家分享。
首先,我留意到大部分的意见,并不是针对具体的活动,而是针对筹办活动的态度。很多与会人士都表达,希望在禧年内举办的活动会有持续性,而不是放烟花似的,热热闹闹、沸沸扬扬,但只是一次性。这样的活动,劳民伤财,意义不大。
禧年的活动必须要能显示出其中的意义,也就是它的主题所指, 使参加者成为怀有希望的朝圣者,为弱势社群带来希望。活动前的意识培育和活动后的解释,固然重要,但活动本身的设计也必须要有灵修的元素,因为真正的希望只能够来自天主。所以,活动必须能够让参加者亲近天主,并在祂内亲近有需要的兄弟姊妹。
参与讨论的兄弟姊妹,不论是司铎还是平信徒,大家都非常认同教宗指出的方向,就是禧年的活动必须要有外向的成分。教会不应该关起门来自己庆祝,而是要走入人群,同时打开大门,让人进来。在互动之中,活出庆祝禧年的丰富意义。谈及这样的互动,大家都不期然想到要善用地区网络,尤其与明爱合作,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教会的一员。如果探访独居长者、招待单亲家庭、举办基层饭局等等活动, 能够和社区内其他的慈善机构合作,相信必然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依循上面的思路,有好几个意见都不约而同的提出,在筹办活动时,我们不单止要和教会外的团体合作,也要尝试在教会内跨善会和跨堂区,也就是打破善会与善会之间和堂区与堂区之间的隔膜。其实,物以类聚,和自己合得来的人一起,是很自然的,不过,久而久之,就会有形成山头主义的危险。如果在一个堂区内,善会各自为政;一个教区内,堂区各自为政,那怎可能活出教会共融合一的特质呢?教宗提出的“共议同行”,就是邀请我们打破隔膜,彼此聆听, 并且一起去聆听圣神,好能在祂内成为一个给世界带来希望的标记。
最后,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个非常富挑战性的意见:在禧年内开放堂区。这里指的是有独立圣堂的堂区,它们能否向社区作更大的开放呢?例如在今年天气非常炎热的那段日子裡,曾经有人呼吁商舖,开放部分地方让街上的清洁工可以较舒适的用餐和休息。不知道我们的圣堂有否参与其中?或者是因为担心清洁工可能会弄污地方而不予开放呢?的而且确,开放圣堂是需要有配合的措施和人手的。不过,最少我们有想过吗?
原来要回答怎样过禧年,一点都不简单!让我们好好把握这一年,让它成为我们因亲近天主而寻获希望,并为兄弟姊妹带来希望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