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教宗讲道】真正信仰团体的建立唯有依靠谦逊和耐心

119日,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也是拉特朗大殿奉献日,教宗良十四世在拉特朗圣若望大殿主持弥撒,在讲道中,他分享说:

亲爱的弟兄姐妹们:

今天,我们庆祝拉特朗圣若望大殿奉献日,该大殿建于第四世纪,在教宗西尔物斯德肋一世主持下完成。这座作为罗马主教座堂的大殿,由君士坦丁皇帝下令建造,此前他于公元313年授予基督徒信仰自由和从事宗教活动的权利。

什么我们至今仍纪念这一事件?当然是为了怀着喜乐和感恩之情,回顾教会历史上这一重大意义的事件,但这并非唯一原因。事实上,这座大教堂是“众教堂之母远不止是一座纪念碑或历史遗迹。它是“鲜活的教会的标记是在由天主所精选,所尊重的活石基督耶稣)上面建成的”(参阅 伯前2:4-5)。正因如此,它提醒我们,我们自身“有如活的石头,被安置在这建筑上”(《教义宪章》Lumen Gentium,6)。为此,正如圣保禄六世所指出的,早期的基督徒团体很快开始将教会”(即信友的集会)这个名称,用于那个将他们聚集在一起的圣殿(1969年11月9日三钟经讲话)。教会团体,这信友的团体,赋予了拉特朗圣若望大殿最坚固、最引人注目的外在结构。因此,当我们凝视这座建筑时,让我们结合今天的读经,反省作为教会意味着什么。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她的基础部分。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发人深省。如果建造者没有挖掘得足够深,以找到一个坚固的基础来支撑其余部分的建造,那么这座建筑早就坍塌了,或者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然而,幸运的是,我们的先辈为我们的主教座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深挖地基,然后才砌起迎接我们的墙壁,这我们感到更加安心。

这值得我们深思。作为鲜活教会的工匠,我们也必须先在自身内部和周围进行深入的反省,然后才能建造宏伟的建筑。我们必须清除任何可能阻碍我们触及基督坚固磐石的不稳定因素(参阅 玛7:24-27)。这正是圣保禄宗徒在第二篇读经中所说的:“因为除已奠立了的根基,即耶稣基督外,任何人不能再奠立别的根基。”(格前3:11)这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地回归耶稣和的福音,并顺从圣神的行动。否则,我们就有可能在基础过于薄弱的结构上加载沉重的建筑,使其无法支撑。

亲爱的弟兄姐妹们,当我们勤勉地为天主国服务时,让我们既不要仓促行事,也不要流于表面。让我们深挖根基,不受世俗标准的阻碍,这些标准常常要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忽视了等待的智慧。教会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向我们证明,在天主的助佑下,真正信仰团体的建立唯有依靠谦逊和耐心。这样的团体能够传播爱德,推动使命,宣讲、庆祝并服务宗徒训导,而这座圣殿正是首要地位的宗座教义权威(参阅1969年11月9日三钟经讲话)。

在这方面,今天福音(路19:1-10)中所呈现给我们的场景特别具有启发性:匝凯,是一位富有且有权势的人,内心受到触动想去见耶稣。然而,他意识到自己身材矮小,怕无法看耶稣,于是决定爬上一棵树。对于像他这样习惯于在税关上随意索取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寻常且不恰当的举动。但这一次,爬上一棵树意味着承认了自己的局限,克服了骄傲带来的阻碍。这样做,他得以遇见耶稣,耶稣对他说:“我今天必须住在你家中。”(路19:5)那次相遇标志着匝凯新生命的开始(参阅 19:8)。

当耶稣召叫我们参与伟大计划时,他巧妙地按照他救恩的计划塑造我们,使我们得到转变。近年来,建筑工地的形象常被用来描述我们的教会旅程。这是一个美好的形象,它体现了行动、创造力和奉献精神,也体现了辛勤的工作和有时需要解决的复杂问题。它捕捉了我们团体在牧者们指导下,每天分享神恩、日益成长的具体而切实的努力。罗马天主教会,尤其正处在进程中的主教会议是这一点的经过多年努力所积累的经验,现在需要在实地接受考验和评估。这是一段艰难的旅程,但我们不应气馁。相反,我们应当满怀信心地继续努力,共同成长。

我们所身处的这座宏伟建筑的建造过程,也曾经历过关键时刻、延误以及对原计划的调整。然而,多亏了我们前辈的坚韧不拔,我们如今才能相聚这个美妙的地方。在罗马,由于众多人的努力,一件伟大的善举正在蓬勃发展。我们不要让疲劳阻碍我们认识和庆祝这善举,从而滋养和激发我们的热忱。毕竟,正是通过实际行动中的爱德之举,我们教会的面貌才得以塑造,让所有人都能更清楚地认识到她是一位母亲是“众教堂之母,甚至如圣若望保禄二世在这个庆日孩子们讲话时所说的,是一位妈妈(参阅1986年11月9日拉特朗大殿奉献庆日讲话)。

最后,我想提及这个主教座堂使命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礼仪。“礼仪却是教会行动所趋向的顶峰,同时也是教会一切力量的泉源”(《礼仪宪章》Sacrosanctum Concilium,10)。在中,我们被建造成天主的殿宇,成为在圣神内的居所,并获得力量去向世界宣讲基督(参阅同上,2)。因此,在伯多禄宗座这里,对礼仪的关切必须达到能为全体天主子民树立榜样的程度。它必须符合既定规范,关注参与者的不同感受,并遵循明智的本地化原则(参阅同上,37-38)。同时,它必须忠实于罗马传统所具有的庄严肃穆的特质,这对于那些积极参与的人的灵魂大有裨益(参阅同上,14)。应尽心确保礼仪的简朴之美能表达出敬拜对于整个身体和谐成长的价值。正如圣奥所说:美无非是爱,而爱就是生命。(讲道365,1)这一真理在礼仪中到了极为显著的体现,我祝愿所有走近罗马主教座堂祭台的人,都能满载上主愿意倾注于世界的恩宠而去(参阅则47:1-2, 8-9, 12)。

——宗座新闻室网站英文文稿+本台翻译

Daily Program

Livesteam thumbnail